会计考研数学难吗?

程元亨程元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本人是某985会计专硕研一学生,当初选择会计专硕也是因为其不考数三,因此我本科期间并没有学过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在准备初试和复试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关于数学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会计专硕的数学该如何学习以及一些个人经验。 首先是初试阶段,173分并不是一个很理想的成绩(160+才能进入复试)。当时是跟了陈剑老师的基础班课程并做了他的配套练习册《数学精点》来打基础的。对于零基础的同学来说,这些内容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每章之后还会有一些习题用来检测自己是否已经掌握当节的内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本书的题目都比较简单,但还是需要认真去做的,这样等到暑假强化时就可以直接做真题了~

到了暑假期间就要开始做真题了。除了2010年以前的真题可以只做题目不做解析以外,2010-2016年的真题都需要看陈剑老师的视频解析并且把错题标注出来,以便二刷、三刷的时候做到有针对性的复习。

至于2017年和今年刚考的2018年的真题则必须完全按照考试要求进行,不要为了省事就不计时做完然后对答案。这样的目的不是为了拿高分,而是能够知道自己有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好,哪些题型没有熟悉,从而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到了10月份,差不多所有真题都已经刷完了2遍,这时就要开始做一些拔高性的题目来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与速度。陈剑老师和老吕他们都有一本类似的练习题,大家可以自行选择其中一本来进行训练,不过要注意一点的是,这两本书中的许多题目都是往年的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真题或是模拟题改编而来的,因此大家在做的时候千万不要被他们的题干给误导,要仔细分辨是否是往年真题!

最后,如果大家想在冲刺阶段提升一下自己的话可以参考一下张宇老师的4套卷和李永乐老师的6套卷。

以上是初试中关于数学部分的备考方法及参考资料的选择推荐,接下来分享一下复试中关于专业课(宏微观经济学)的备考建议 首先还是要感谢一下我们学校经济学院的老师们提供的《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以及一些参考书目作为复试的复习资料。

由于本科期间并未有系统学习过宏微观,因此在拿到这本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翻到目录然后按章节给自己订下每一周的复习计划,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25-3/15):熟读课本,勾画出每一个章节的重点以及课后习题的答案。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快速地阅读教材将知识点都过一遍,为下一阶段的刷题做准备。

第二阶段(3/16-4/15):结合网课以及课后习题,完成圣才书上的习题部分并将答案标注在旁边以便二刷三刷。这一阶段的任务比较繁杂,既要做书中的习题也要看网课并做笔记,但整体来说是相对比较轻松的。

第三阶段(4/16-5/10):完成圣才书上的综合题,并开始背笔记中整理出来的重点概念、公式等等。到了这个阶段,基本所有的知识点都已经过了一遍甚至多遍,此时就要开始找题目巩固自己所学过的知识点以及查缺补漏了。

第四阶段(5/11-5/31):二刷、三刷圣才书中习题以及背诵重点笔记,同时做往年财科所真题中的选择题。

到了这阶段就已经快到复试了,因此时间会比较紧张。在此不建议再去做额外的练习,可以把之前做过的题目再刷一两遍,然后根据时间规划好每天该背多少页重点笔记即可~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顺利通过复试,成功拿到心仪的offer!

优质答主

1. 先说结论,我考的比较好的一次是考了70+,最难的是2018年考了64分(其他年份都是135-146) 我在复习时看了大量的经验贴,但大多数的经验贴都是在讲公共课如何准备,对于专业课的准备讲得很少或者根本没有! 所以我想把我自己的备考过程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会计学来说,最重要的科目肯定是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和圣才的《西方经济学学习精要与习题集》 我当时把两本教材都过了一遍后,又把课后题过了几遍;之后我又看了张俊生的《宏观经济学》和蒋中恒编著的《经济学考研真题解析》、《微观经济学考研经典题型及解答》 这几本书看完后,我把重点知识整理在了笔记上,也做了不少计算题,最后考前又看了看笔记以及错题集。 最后考试的时候大题答得比较顺利,但是有一道题目没看明白问的是什么,所以没有做出来,这道题就是问“货币需求与供给的区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