鲐字什么生肖?
“鲐”字应该属于《甲文篆》(也就是金文大篆)中的一字,而这一字的形变是向下移动的,所以应该属于地支中的寅、卯(或亥)一类。 我对甲骨文和商周青铜器铭文的研究方向是文字构型的比较,所以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字形演变的过程 。 “鲐”字在殷墟甲骨文中写作图一,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左边的部件是“其”字,右边的部件是“台”字。 “其”字的构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上面的一横特别短,下面的一竖特别长,这种形状类似一个弯曲的双立人符号。 “台”字在甲骨文中一般写作图二或者图三,它是由两个相同的字构成,上下结构,每边各有一短竖。
图四是我们常用于标记古文字形状的“小篆”字体。这个字的形体与甲骨文差不多。 金文大篆(又称籀文)的“鲐”字作图五,它与甲骨文的区别不太明显,只是左边的“其”字的一撇拉得长长的,好像把“台”字切去一块。
到了战国中后期,“鲐”字演变为图六,此时它的左边已经是完全变成了“乙”字,右边的部件也变成了三个“口”字。 “乙”是一个象形字,像植物枝叶的样子,它代表的是一声符,因此也有学者认为应将其写成“乙”。 到了隶书时期,“鲐”字变成了图七,它和“乙”字十分相似,不易区分。
楷书诞生后,“鲐”字作图八,这时它与“乙”字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鲐,tái,汉字,意思是——黄鲐鱼,也叫马鲛、春子。体色黑青,腹白,侧线弓曲,鳍皆有黄色,鳞棘发达。
字形分析:鱼(鱼)——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一条有头、尾、鳍、鳞的鱼侧视图。“鱼”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鱼的字往往与鱼有关系。《说文》:“鱼,水虫也。鱼尾曰尾。鱼,鯆也。象形。今隶作鱼,尾与字相似,故加虫也。凡鰶、鳢之属皆从鱼”。关于鱼的名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台——会意兼形声字。从口,从高省,页亦声。“高”之篆文作“髙”。字形像高耸的、有木架的、有顶的建筑。“台”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台的字多与高台、楼房有关。本义:亭台、建筑。可组词:舞台、擂台、台历、台衔等。
鲐——会意兼形声字。从鱼从台,台亦声。“台”之甲骨文字形像有顶的建筑台榭,本义为楼台。在“鲐”中引申指黄鲐鱼的背鳍像翘起的台榭。字形像一种头尾弯曲、背鳍高耸的鱼。本义:黄鲐鱼、石斑鱼。可组词:鲐鱼、鲐虾。
鲐,根据造字原理来看,是鱼台的合体字。鱼台,是鱼的栖息地。所以,鱼台在字面上来解释,就是居住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属相,以栖息地的不同,分为六土命和六水命(居住地为山则为木命,此处略去不说)。十二属相中,鼠和牛,是家养的。按照五行的原理,家是金,为外,因而是外金命。鸡猪狗虎蛇是地面上的,是内土命。龙马是水中的,是水命。
在这里要说的是字鲐,鱼台,是水中的,也就是说是生长在水中的陆地,也可以说是水中的栖息地。所以这里的水和土是结合在一起的。因此这里的水是内金命,在这里不讨论其相生相克。
在传统文化中,对于人来说,有五行体质的判断,那就是头为金,发为木,口舌为火,肌体为土,血液为水。
字鲐,是一种鱼的名称,而鱼对应的是水,血为水,鲐,指代的是头部有水的属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发,对应黑色,木为发,发为火。因此鲐字辈的子女,一般发色为黑,有白发早发情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是一种非常吉利的动物,以鱼寄情或用来象征爱情,是古今有情人的共同选择。鲐字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吉利的名字之一。以十二属相而言,鲐字对应的属相应是羊,也有的对应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