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是什么生肖?

梁睿梁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火葬的起源 火葬,也叫焚烧或焚化,是将尸体放进炉火中焚烧,将骨头烧毁,并将骨灰撒在地下的一种葬法;其起源于印度。 《百喻经》云:“时世混乱,人命极短,形若草木,烧化为香。”

2、火葬的传播 中国古代虽然有焚化的习俗,但是并不普遍,而且也不像印度那样把尸体的全部火化。而是有尸无骨,或者只把骨灰盒里的骨头取出焚烧。到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太祖皇帝郭威下令禁止民间土葬和棺葬,一律实行火葬,这种制度也影响了后世中国北方很多地区。 而到了明朝中期,云南一些地方开始盛行火葬。清朝初年,满人入关定都北京之后,为了统治人民,采取了很多民族高压政策。其中一条就是严禁汉族人火葬,在《大清律例·礼部》中就有规定:“汉人死后不得火葬。” 不过后来这条禁令渐渐失效了,因为有些家庭实在是穷的揭不开锅了,养不起已经死了的亲人。于是就把死者的衣物剥下来做成殓衣埋葬。等过了一些时候,再挖出来把衣服脱去,把尸体放在一块木板上面,用火烧掉。这样既经济又可以省下买棺材的钱。至于留下的骨灰,则随意地埋在土地里。久而久之,这种丧葬方式就流传了下来。

3、现代的火葬 到了现代,除了个别宗教还保留着古老的土葬仪式之外,绝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推行了火葬。尤其是在交通不便的地区,土葬很容易造成病菌和病毒的传播。 现在火葬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殡仪馆工作人员直接把尸体送到火葬场进行火化;另一种是遗体告别后,把尸体运回死者家中,等到火葬的时候再把尸体抬到火葬场上火化。

金云风金云风优质答主

火葬始于20世纪50年代,国家经过试点试验、实地调查和广泛听取消除迷信、推广火葬的意见,制定和颁布了《殡葬管理暂行办法》,对加强殡葬管理,革除丧葬陋俗,节约土地、燃料、木材,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办法》明确指出:火葬地区公民死亡后必须实行火葬。推行火葬,改革土葬,文明治丧,节约土地,革除陋俗,提倡移风易俗、文明节俭办丧事。

在确定火葬区时,将人口比较稠密、耕地比较缺乏、交通比较发达的地区划为火葬区,其他地区划为土葬区。国家确定的火葬区主要有:

(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自治州(地、盟)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列为火葬区。

(2)国家划定的长江、珠江三角洲,主要包括杭州、南京、上海、武汉、广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宁波市和珠江三角洲的广州市、珠海市、佛山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惠州市、汕尾市,划分为火葬区。

(3)人口在30万以上、土地面积约2000平方千米以下的县(市)和全部在大、中城市郊区内的县(不包括县所辖的牧区),划分为火葬区。

(4)人口在10万以上,土地面积不足1000平方千米的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如果该地区到火葬场的距离在一至两日行程以内的,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后,可以划为火葬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