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肖什么是横行?
十二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有“阳刃”,亥、卯、未、巳、酉、丑有“阴刃”。 八字论命,讲求阴阳平衡,五行俱全,如果四柱八字中有三刃或二刃,就是五行不通,阴阳失衡,性格上就有着明显的缺陷。
一、阳刃 “阳刃”就是阳年阳月阳日阳时生的,也就是生于农历的正月、五月、九月和十一月。 因为十二月是阴月,所以正月、五月、九月和十一月就被称为“阳刃月”,而“阳刃日”就是农历的初一、十五和二十一。
因为每个月都有“阳刃”,所以“阳刃”也称为“比肩”。 从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看,比肩为阴生我者,阳我克之;比肩为阳生我者,阴我克之。无论是谁生谁克,总之是平衡关系被打破,所以叫做“阳刃”。
二、阴刃 “阴刃”就是阴年阴月阴日阴时生的,也就是生于农历的腊月、四月、八月和十月。 因为正月的阳气最盛,阴刃在腊月出现;四月的气温升高,阴刃在八月出现;立秋之后,湿气加重,阴刃在十月出现。阴刃又被称为“七杀”。
与阳刃一样,阴刃也是克制日干的。但阳刃是阳克我,力量很大,阴刃是阴克我,力量很小。 《三命通会》言:“刃者,劫财之别名。”意思是说阳刃和阴刃都是劫财的别称。
龙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五位,“辰”就是“龙”。“辰”的造字结构“蜃在辰上”。“蜃”即大蛤蚌;“辰”指农田水渠。龙作为农田水利灌溉之神而进入十二生肖,而且“辰”字说明龙的行踪。
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十分明显。东部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润,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农耕是东部地区的主要生产方式。西部地区雨量稀少,气候干燥,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区,牧业是这里的主要生产。东部地区人们把龙视为水神,西部地区人们把马视为吉祥物。东部地区进入十二生肖的有马、牛、羊、猪、狗等,它们都是典型的农耕动物。十二生肖中只有鸡源于游牧生活。鸡在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中都有吉祥的象征,所以鸡成了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在东部地区,农业生产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养蛇十分普遍,尤其是广东是养蛇业的大本营。人们把蛇与龙联系在一起,把蛇当龙来饲养。蛇被人们视为长寿之物,蛇肉成为补品。在古代的农耕村落里,养蛇大户被认为是大户人家,如同农耕上富裕人家饲养的牲口多,农民的庄稼收成好一样,农耕人把蛇视为人畜兴旺的象征。
农耕民族主要以种植作物为主,饲养家禽为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蛇能为保护庄稼杀灭大量田鼠,蛇能为保护家禽杀灭大量毒蛇。于是蛇成了农耕人庄稼与家禽的“保护神”。蛇对农耕人有三大恩惠,人们不能忘恩负义。农耕人是重“礼义”的,蛇吃不掉时,人们就以“礼义”之道让蛇离开自己的家园,这就是蛇“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人们让蛇成为游龙。
在农耕文化中,人们把“蛇”与“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蛇是活在人类生活之地的现实生物,龙是超现实、超自然之物。人们在现实之中是不能把蛇与龙相提并论的,只有在神话传说中蛇才与龙可以结合在一起。人们认为现实中的蛇能通过天地转换,游龙在天变成行蛇在地。人们在现实之中的蛇不叫“蛇”而称呼“地龙”。中国地大物博,地龙品种繁多,有数十种之多。
龙除了能行蛇以外,人们认为龙还能行鱼。鱼生活在水中,游荡于湖海江河之中。鱼与水融为一体,人们把“鱼”当“水”来表达鱼的行踪,即“水”字。“水”由北、东、南、西四个方向构成。“水”字的四个方向就是鱼(龙)的行踪。“水”字是鱼(龙)游动于江海湖河之中。
龙还有行虫的能力,它能行甲壳类的虫。人们发现龟和龙有很多相同之处。龟与龙一样有长寿之说;龟有龙之甲,有“龟龙”之称;人们还发现龙纹与龟甲纹有相似之地方。人们又发现有些鱼与龟一样也有甲壳,于是人们把鳖归入“龟”类。甲壳虫类被人们视为吉祥之物,龟成为十二生肖中的一员。人们用“卯”字表达龟的行踪。有甲壳类的虫被人们视为长寿仙子,它们成为人们供奉的“灵仙”。人们用“虫”字(篆书)表达有甲壳类虫的行踪。
“辰”字是蛇的行踪,“水”字是鱼的行踪,“卯”字是龟的行踪。把这三个字组合在一起就是十二生肖的龙的全部行踪。“辰”字的“蜃”字表示蛤蚌(龟),“辰”表示蛇。“水”字(篆书)的四点即是“水”字。上面是“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