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由心生是什么生肖?
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生肖羊,为什么是属羊而不是属猴呢?因为“未羊”的“未”字上面是个“辛”下面是个“戈”。 “辛”者,刑也。 “戈”者,兵戎也。 连起来就是刑罚和战争的意思了! 《黄帝内经》里面讲:“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法于阴阳”中的“阳”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前面提到的“辛”,它代表的是季节中的春天以及长男。 “阴”又是什么呢?就是“乙”,代表的是夏天、长女。 什么是“阴阳平衡”呢?也就是我们要努力做到春季适当多吃些辛辣的东西,秋季多吃些酸涩的东西,夏季少吃或不吃寒凉的食物等,保持春季的生发之气、夏季的旺盛活力和秋季的收敛之气、冬季的潜藏之力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
不过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个能做到这些的呢?现代人是反过来的,我们冬天吃热饭、穿少衣服在户外吹冷风,夏天吃冷饮、穿露脐装在大太阳底下暴晒……这样岂止是“相由心生”,简直就“命由己造”了呀! 所以现代人的疾病之所以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治,是因为我们破坏了中医讲的“阴阳平衡”。
那么再来说说“羊”是什么意思。古书上讲“美在羊”,这个“羊”指的就是吉祥、善良、温良。 我们看小羊羔刚刚出生都是柔顺的、可爱的,所以“羊”带有吉祥之意。 而中国人自古都是带着一颗善良的心在养生,《黄帝内经》强调的“法于阴阳”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养成善良之心。
试想一下,一个心怀善良之人,他会有脾气吗?他会乱发脾气伤害身边的人吗? 当然不会,一个人连小动物都舍不得伤害,他会生气吗?他会发火吗? 这就叫“相由心生”。
相由心生,心像佛,才会成佛。这是佛教徒的信条。佛门弟子希望通过信佛,念佛,修行,把自己由业障深重,浊恶不堪的凡夫,修成清净庄严的佛的相貌。而实际上他们所造的像,铸的金身,还是释迦牟尼的相貌,只不过在原有的基础上,作了艺术的加工和理想的概括,表现了信徒的审美情趣和宗教信仰。这种审美理想和宗教理想,与生肖无涉。不过,从字面上看,却有三六个。如“鼠”,“牛”,“马”,“羊”,“猴”,“鸡”。都有“相”,都可以由“心”生。但一分析,“鼠”,“牛”,连同“虎”,“猪”,它们都不是素食者,杀心较重。不合“相由心生”。唯“马”,“羊”,“猴”,“鸡”皆植食者,无杀性。而且,又是比较注重清洁卫生者。“鸡”,“猴”是不接触粪便,不吃脏食的。而“马”,“羊”,如果草料没有被污染,它们也是不去碰的。“羊”性柔顺,“鸡”性胆小,都不以侵略者姿态示人。“马”也非以力服物者。因此四者皆符合“相由心生”。
“心”,有动物之心和人之心。在这里,动物之心只取其本性而言。所谓“由心生”的“相”,也非其原有之相,而是其本性的抽象。实际上,这里说的“由心生”,还是以主客观相统一为基础,以人的类心去度物类之心。这里,把“马”和“羊”都归于“食草动物”,“鸡”和“猴”都归于“杂食动物”。“马”与“羊”为一类,“鸡”与“猴”为一类。“羊”,“马”都走长路,遇“相”而不遇“心”,常受“宰”,“鞭打”之苦!唯“鸡”,“猴”以“智”生“相”而得“心”。
“鸡”,“猴”是善于变通,机智活泼,有高度应变能力的动物。而且它们知道,要生存就要变通,就要善于应变。要变通和应变,就需要学习和掌握外物知识。这就是为什么“鸡”能报晓,“猴”能“通灵”。从而,“鸡”,“猴”皆不被杀生,而能被驯养和役使。人对“鸡”,“猴”有感情。因此,“鸡”,“猴”是遇“相”而遇“心”,有“心”而生其“相”。
综上所述,“相由心生”——鸡和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