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是算立春还是生肖?
立春为岁首,立春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古籍中,春分的“春”字有四义,其一是指一年开始,其二是指草木开始发芽,其三是指气候逐渐变暖,其四是指农事活动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春分,二月中。分者,黄经之始分也。”由此,古人会将春分作为春季的开始,并以此为界来制定农耕、渔猎等活动的时间安排。 那为什么农历以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划分春夏秋冬呢?因为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北纬23°26')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每年的夏至冬至春分秋分都有固定的公历日期。根据现有的日历推算,当太阳到达黄经0°时,是春分日;而冬至则是在每年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在阴阳五行学说中,春分时阴阳各半,昼夜平分,此时阴气已尽,阳气渐盛。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划分,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而在农历中月份则由朔望月决定。即农历每月初一到初三为新月,称为朔;十六到十八日为满月,称为望。新月后一天左右,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这时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正好朝向地球,我们就能看到月亮了,这一时段称为娥眉月。再经过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月相又恢复到朔。因此从朔月到望月,也就是从新月至旧月,共经历29.5306天,基本等于一个朔望月的时间。而农历的正月即为朔月。
总之,农历是以月相变化的规律来确定月份的起始点。而这种确定方法似乎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四季的变化。所以才有了立春与雨水这两大节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