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生肖后面是什么生肖?
“午”后,在十二地支中,代表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在大暑到来之时,万物盛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小暑而后十五日大暑至,此时阳气最为旺盛,阴气最为衰弱。
在中国古代历法中,“冬至大虚”“夏至大暑”是天地阴阳交错的两个节点,“小寒大寒、立春雨水”等也是由此衍生出来。从节气变化来看,立秋之前,都是大暑节气主导的时令。 时至大暑,炎热来袭。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桑拿天”将成为常见景象。
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每一候都有相应的物候现象和农事活动,如“一候腐草为莹”——大暑时节,萤火虫孵化而出;“二候土润溽暑”——土壤湿度大,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三候大雨时行”——这时常有雷雨出现,雨量较为充沛。 在农村,大暑节气的到来往往意味着“三夏”(春播、夏收、夏管)的结束。在北方,夏粮已经成熟,收获入仓;而在南方地区,正值早稻扬花灌浆期,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
对于农民来说,此时最担心的就是天气突变带来的灾害。所以,“大暑不热,五谷不结”,只有气温高、日照强,才能满足作物旺盛的生长需求。 虽然每年大暑气温最高,但是一年中的降水量并不一定最多。正如俗语所说:“夏至无雷暴雨多(打雷下雨很常见)”。
实际上,在小满芒种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进入了降雨较多、气温较高的时段。
只是此时降水多集中在阴雨绵绵的中下游地区,而高温酷热则出现在川渝盆地及华北等地。
一般说来,在大暑时节,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会达到407毫米左右——这个数字超过年平均降雨量的三分之一。而且由于高温干旱少雨一直维持到8月初,这一阶段的降雨对于缓解干旱、补给河流水库都至关重要。 但是由于季风气候的存在,我国各地降雨情况也有很大差异。如在华南地区,大暑时节往往是“高温高湿"的天气。
从气象学上来定义,当气温大于等于35℃,并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百分之八十,我们就可以称之为高温高湿天气了。在这种天气下,人体皮肤受紫外线辐射以及汗水刺激后容易过敏,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皮炎;如果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人会变得烦躁不安、精神恍惚。而对于农业来说,高温高湿最容易滋生真菌感染,导致病虫害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