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什么是西方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对应的十二地支,是古代汉族人民经过长期观察、总结出来的用于记录时间的方法和体系。
在古代,人们用天干地支来表示一天中的不同时刻。 “甲”代表着子时 (23时至01时);“乙”代表着丑时 (01时至03时)……“壬”代表着申时 (15时至17时);“癸”代表着酉时 (17时至19时);……其中,“子、丑、寅、卯……”分别代表了老鼠、牛、虎、兔等十种动物。而每个时辰分为八刻,每一刻又分为上、下两个时间段加在一起一共为16个时间段。
随着天文历法知识的普及,很多人知道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但是不知道这看似简单的“一辰两地”其实是有讲究的。 《黄帝内经·灵枢》中提到:“子午流注说,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水,地四生金……”意思是说,当太阳到达正南方最高点的时候,为一阳极盛,其气从上而下走,此时阴气上升至最高点,形成“子”时,而阳气由盛及衰,到“午”时则完全消失。因此用“子午”这两个表示时间概念的字眼作为标记,把一天划分成十二份,每两个时辰为一份,而每个时辰各包括八个时段。
这样既做到了时间上的统一又考虑到了阴阳消长对时间的影响。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用机械闹钟、挂钟、手机看时间,虽然看不见“日晷”这个古老的东西了,但古人对于时间的认识却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子丑寅卯”——仿佛我们还在那个原始而又神奇的时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