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能字形容什么生肖?
鼠:贼眉鼠眼,贼心不死 牛:倔脾气,牛气冲天 虎:虎头虎脑,虎背熊腰 兔:兔子急了还咬人,兔子不吃窝边草 龙:龙头蛇尾,龙凤呈祥 蛇:毒蛇猛兽,蛇蝎心肠 马:马到成功,马马虎虎 羊:羊肠小道,亡羊补牢 猴:猴子捞月,猴年马月 鸡:鸡毛蒜皮,鸡犬不宁 狗:狗急跳墙、狗吠非凶 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02 形容人的神态
马:眉飞色舞,扬眉吐气 羊:眉清目秀,垂头丧气 蛇:鬼鬼祟祟,惊惶失措 兔:活泼可爱,笨嘴拙舌 龙:大摇大摆,神采飞扬 鸡:呆若木鸡,鹤立鸡群 狗:摇头晃脑,疯疯癫癫 猪:憨态可掬,傻头傻脑
03 形容人的品质
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兔:胆小如鼠,巧舌如簧 龙:大义凛然,临危不惧 蛇:阴险狡诈,表里如一 鸡:一毛不拔,锱铢必较 狗:忠贞不渝,不离不弃 猪:呆呆的,傻傻的
在中国传统和民俗文化里,十二生肖的属相文化是最为丰富多彩的部分。十二生肖在漫长的历史流变中被人们人格化、故事化、习性化,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人们的现实生活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民俗文化基因之一。
在民间,十二生肖的属相文化有着普遍而持久的影响力,人们对十二个属相动物都有着十分丰富的认识和理解,甚至可以说是对各类属相动物进行了“拟人化”。对十二生肖习性的字形概括,是用十二个字,也就是十二个偏旁部首或汉字来指代十二生肖(或属相)的习性特征,并与十二地支的记时符号对应,成为中国人对十二生肖习性文字形式的描述或解读。
龙:十二生肖中排第五位的是“龙”。龙既是想象的产物,也是神物,其名称原本有字形,许慎《说文解字》中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龙的字形为“虍”。龙是能大能小,能升天入地的吉祥动物。
马:十二生肖中排第七位的是“马”。马是人们熟悉并经常使用的家畜之一,对人们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十二生肖中少不了这个成员,而且在古人的属相观念中,马也是好属相之一。马的字形为“骉”。“骉”是由三个“马”字构成。
羊:十二生肖中排第八位的是“羊”。羊是古人重要的动物资源之一,人们食其肉,饮其奶,穿其皮毛,用其为祭品,用其角和骨头制作工具以及艺术品等,因此在中国古代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相应的字形为“群”(或“徉”)。
猴: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九的是“猴”。有关对猴的认知和理解,可以体现在以猴为字根的字上。以猴为字根的字有“狲”、“猨”、“猨”(同“猿”)、“猨”(同“猿”)、“猢”、“狲”等。在十二生肖的文化中,人们普遍认为属猴的为“心猿”,具有机敏、精灵的习性特征。
鸡: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十的是“鸡”。“鸡”字的字形由“奚”和“鸟”构成。“鸡”的字根是“奚”,该字有“疑虑,踌躇”等意思。“鸡”字的字形与其生活习性有关,人们通常用“打鸣”来表示鸡在清晨报晓。从字形的构成上来看,“鸡”字有“稽”、“集”、“齐”、“吉”等。鸡的字根是“稽”,字形为“鸡”,即“稽”字部首内为“鸡”字,“稽”有“停留,推迟”等意思。这些意思又和十二生肖中“酉”地支对应的时令特点有关。该字的本意也来源于鸡报晓。
狗: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十一位的是“狗”。“狗”的字根是“犭”(或“犬”)。“犭”的字形由两个“犬”字重叠而成。“犬”的字根也是“犭”,本意是指一条狗。古人将多条狗放在一起称为“猙”,以“犭”为字根的字还有很多,例如“猎、獗、狂、獠、猕”。以“犭(犬)”为字根的“独”和十二生肖的“狗”的习惯称呼“犬”对应。在中国民间对属狗或属鸡习惯称之为“犬口”。
猪: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十二位的是“猪”。“猪”的字根是“豕”、“彘”。“豕”是一个象形字,其字形像奔跑的猪,有奔跑不停的意思。“彘”是一个形声字,其字根是“猪”,“豕,猪也。彘,豕也,音止,齐人呼豕如此。”“猪”的字根是“彘”和“豕”,字形为“猪”。由于该字形不常用,人们通常用“猪”的本字“猪”来表示。《说文解字》中对“猪”字音的表述为“直居切”,就是现在猪的音,现在“猪”字同时是猪的本字和猪的音字,在十二生肖的字形中,“猪”的字形和字根是一致的。在十二生肖的字形中,字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