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名称类似?

丘珍采丘珍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蛇与蟒、鼠与耗子、虎与豹、鸡与凤、牛与蜗牛、兔与兔狲、龙与蛇、猪与豚、马与驴,这些算是吧.... 还有狗和狐狸,猫跟老虎(脸谱中猫咪是戴“虎头帽”的),其实最像的就是狮子和老虎了(狮虎兽),但是人们一般区分得很清楚;而熊和野猪就比较像了,区分起来也有点困难。

要说最不像的,应该算猴子和老鼠,从长相到习性都很不同。不过孙悟空这个形象是借鉴了《西游记》中的猴子形象,而“孙猴儿”这个称呼早在明代就已经出现,说明这种形象是很古老的。至于为什么把猴子称为“孙猴儿”,民间说法很多,比如有说是纪念孙膑的,当然这没什么根据。比较靠谱的说法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追谥他的孙子朱允炆,因为朱允炆帝位被其叔伯朱棣夺走了,所以为了表示对这位被夺走帝位的皇孙的敬意,将“孙”字加在“猴”字前面以示尊崇。(参见《明朝小史·卷一·纪元》)

还有个问题可能很少有人注意——中国的十二生肖中并没有“羊”,古人说的“午”其实是“马”;同样,“未”不是“羊”而是“猴”。这是因为在古人使用的十二地支中,羊和猴分别是“未”和“申”的谐音,而十二时辰的正午即“午时”和下午“申时”正对应着现在的上午十点和下午四点。

甄颐甄颐优质答主

猪,中国文学史上各种典籍中称为“豕”、“彘”、“豭”、“豯”、“豘”等,是人类饲养最早、最普及的牲口和猪科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种。“猪”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它是从象形的“朱”字转化而来。“朱”字的字形像一头以头、尾竖立的猪的侧影。《说文解字》说:“猪,狶也。”“尞,猪也。”这些说明,古人对猪的称谓非常多。

鼠,鼠在甲骨文中写作“戉”。“戉”字的字形像柄上有刃的斧头,有的有流,有的无流。实际上,是当时一种礼器,或仪仗性兵器。它与“鼠”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戉”为象形字,以刃为头,以柄为尾,像一长尾鼠的样子,是“鼠”字初文。因此,金文中专门加“虫”旁来表示“鼠”。鼠字本是“戉”字的引申。鼠字出现后,就作为“戉”的本字确定下来。

狗,甲骨文中“狗”字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合体字,上边是“句”字,“句”像狗的大口向上张着(见《汉字是怎么来的》188页),下边是“又”,“又”像手的形状,“又”像用手持狗,也就是“取”的意思。另一种字形,在“句”的下边用两只脚作“止”字表示人用脚踩住狗的后腿。因此,“狗”字是个合体字。

蛇,甲骨文、金文写作“虫”,是象形字,像一条扭动身体向前爬行的蛇的样子。后来,人们造了“蛇”字,“虫”字成了古今文字中形声字的形符。所以,凡是以“虫”字作形声字形符的字大多与蛇的形状有关。如“谨”、“蟠”字等都是“虫”字形。

兔,这个字是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兔”的字形长着长长的大耳朵,扁长的口,头上还长满毛呢。可是,到了后来,人们把这一部分省去了,而长耳朵却留下来了。再后来,“兔”字变成了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上边的那部分还是表示兔子的耳朵,下边的那部分是“免”,“兔”的造字本来是用“兔”来省去“免”字的某些部件的,后来把“菟”简化成了“兔”字。

马,甲骨文的“马”字像一匹斜冲的马,翘首高昂,四足腾跃,充满生命活力,十分勇猛的样子。从西周开始。“马”字在字形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字的上边部分已经不表示马的嘴部了,而表示鬃、尾。从此,“马”字成为不完全象形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