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其乐什么生肖?
应该是鸡,十二生肖里动物种类最多的是牛,而鸡是家禽,家字中间有犬,说明它是被圈养的。猪和羊也是家禽,但是它们的字中间没有犬。狗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一种兽类,鼠和兔都是啮齿类动物,虎豹狮等食肉动物都在森林里面,不在我们平常的养殖范围(老鼠属于啮齿类但是属野生,不算家禽)。马驴骡子都属于兽类,且马和驴的字与“马”有关,因此马也是十二生肖之一。
鸡和蛇都是爬行动物,虽然蛇属爬行类,但是它的字像象形字,应该与像龙一样的神异生物有关,因此它也不在十二生肖之中。羊和猴都有伸向上方的手指形状,属于灵长类动物,跟人类比较接近,龙和凤都是传说中的神异动物,用它们来跟羊和猴表示十二个时辰的正午和下午时分。
辰时(上午7时至9时): 地支中的第二个,代表十二时辰的第二个小时。《逸周书·大明》中说:“辰为龙,巳为蛇。”在十二生中,辰、已都代表蛇。古人以阴阳五行给十二时辰命名,每个时辰分成八柱,每柱是一个干支;辰为阳支,已也为阴支,阳盛阴衰,龙腾蛇走说的就是这一时辰。辰时,早晨7点至9点,太阳由东方射出第一缕光线,大地开始苏醒。古时皇帝在卯时(早晨5至7点)驾临朝房,等候大臣们的到来,辰时开始理政,所以这前后两个时间段,也称为“早朝”或 “承恩”。
午时(中午11时至13时): 地支中的第三个,代表十二时辰的第三个小时。《尔雅·释天》中说:“日中为午。”午时的阳光最烈。古文中很多诗句描写此时段的景色,如唐代韩愈的《游青龙寺僧高》:“朝阳变色少,白日耀精华。”宋代苏轼的《东坡志林·四时佳处》:“元令时节,朝暮天气清和。”明代徐渭的《午日戏题》:“日出南风起,石灶蒸初熟。”
未时(下午13时至15时): 地支中的第四个,代表十二时辰的第四个小时。未时是下午一点至三点,太阳最猛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夏至后第三戌日为小暑。”大暑之后,盛夏登场,草木繁茂,阳气旺盛。这时节,天气最热,人最容易中暑。人们躲进屋里,不敢外出,所谓“热在中伏,士居高堂,风不动色,气若幽兰” (宋·释文珦《夏景》)。
申时(下午15时至17时): 地支中的第五个,代表十二时辰的第五个小时。《说文解字·广部》中说:“申,神也,秋祭日于西方,此申之时也。”可见这个时间点正是祭神的时候了。唐朝杜甫有诗《小至》:“节气今朝暗,年华此日易。”宋代叶绍翁有诗《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头。”都描写了这个时候的美景。
酉时(下午17时至19时): 地支中的第六个,代表十二时辰的第六个小时。《尚书·尧典》中说:“日短至,短者阴阳争,作者莫不衷心。”这就是说,从这时起到晚上九点,白昼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昼长夜短,气温下降,万物收敛。这时天空最美的星宿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戌时(晚9时至11时): 地支中的第七个,代表十二时辰的第七个小时。《说文解字注》:“戌时,宵中,土气成,星斗昏。”就是说从这时到夜里一点,万物休息,天地朦胧,星辰渐渐消失。古人有“饮宴”之说,这个时间适合举行宴会,觥筹交错,畅叙幽情。北宋文学家苏辙有《游西湖》:“湖上老人何所有,湖中有酒酒中有鱼。白发青衫卧看山,西风细雨落鲈鱼。”
亥时(夜里11时至凌晨1时): 地支中的第八个,代表十二时辰的第八个小时。这是人一天当中最后的一个时辰,亦称“定昏”。古书中许多描写思念故乡、思念故人的诗句都写在亥时。因为夜深人静,更容易触动文人墨客的感情。李白有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