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当第一?
十二生肖中,有四个属相被公认为“吉祥”的象征,被称为“四吉”;另外有四个属相被公认为“凶”的代表,被称为“四凶”。那么按照这样的分类标准,究竟谁是“第一”呢? 首先来看看“四吉”之首——鼠。
在子时的“子时鼠”是十二时辰之首,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此时昼短夜长,气温下降。
《礼记·月令》中说,孟春之月(正月)的祭祀大典上要用“粢盛”,而“粢盛”用的必须是新米,而且必须是“白米”,不能含有糠秕之类的杂质。为什么呢?因为这时正值农历十二月,“老鼠掉在米饭里”的日子。
子鼠成为“六畜”之首,被赋予了“祥瑞”的象征意义。 所以古人用鼠来给儿童命名,表示“好事成双”“福禄双全”“幸福美满”等美好祝福。
第二个“吉”是牛。古人用牛耕地,每年腊月最后几天,天气回暖,牛儿开始“松土”“耕耘”。在《诗经·小雅·无羊》中,就有“尔牧来牟(牛肉),自被其角”之句,说明周人用牛耕作已经相当普遍了。 在汉代,五岳中的中岳嵩山,据说“草木不长,多石少土”,但却有“沃野千里,稻麦丰登”之美景。这难道不是勤劳勇敢的“老黄牛”的精神面貌吗?所以古人在赋予它“吉祥”含义的同时,还希望它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象征。
第三个“吉”是猪。在十二地支中,亥与子互为通号。进入冬季后,天冷冰寒,人们不仅“食肉进补”,还用猪肉“炖汤御寒”。 除了“吃”之外,在古代,人们在过年的时候还要“洗浴更衣”,也就是现在所谓的“洗澡”。这是因为年末岁初,人们要打扫庭院,清洗污秽之物。而“猪”的形象,刚好符合这种“洗涤”的形象特征,所以在很多文学作品之中,都有“洗尽衰容换艳妆,香肌玉肤生来好”之句。
第四“吉”是虎。在十二地支中,寅与戌互为通号。古人将冬至后的三十天称为“上冬至”,立冬后的三十天称为“下冬至”。“下冬至”这天,月亮最圆,象征阳满至极,同时这天也是“万兽朝拜”之日。
老虎作为山林之王,正是万兽之中的领袖,当然属于“吉祥”的动物之一。 下面来看看“四凶”之首——狗。
首先来说说“冲”。在十二地支中,午与卯互为通号。每至惊蛰之后,阳气上升,万物复苏。古人认为这时候各种野兽都出来“活动”了,特别是“狂狡”(野猪)、“孤辰”(豺狼)等凶兽。而在十一月大雪覆盖之时,它们又都回到洞中“冬眠”去了。
其次说说“刑”。在十二地支中,寅与巳互为通号。《礼记·月令》中说,“仲冬之月,犬暴毁房舍,杀人者死”。这就是说,在十二月,贪吃的“狗”可能因为吃得太饱,无法运动,就容易伤害别人或自己“发胖”,应该加以限制。
再次说说“害”。在十二地支中,辰与酉互为通号。根据古人的观察,鸡在白天鸣叫,而辰时(上午七时至九时)则是阴气渐长,阳气始衰,属阴阳交替的时刻。正因为如此,雄鸡报晓就成了这个特殊时刻的标志性动物。
最后一个“害”是说蛇。在十二地支中,巳与亥互为通号。《礼记·月让》中记载,六月盛夏,“蛇虺(hui,毒蛇)方蛰,田猎取兽”。这里说的“蛇虺方蛰”就是形容毒蛇出洞的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