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还有进村进社吗?
这个得问组织,问他们还有没有这个规划或者计划。不过从现实来看,可能性不大了。 这个政策一开始的目的就是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农民就业难,农村贫困率居高不下。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实行这个政策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经济的增长,产业的升级转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逐步转移是大趋势。因此2006年到2014年期间,“一村一企”和“企业+合作社(农场)”的模式在各地广泛实行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但是到了2015年和2016年,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的增长出现了停滞甚至下降;二是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迅速上升,表明贫富分化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2016年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正是基于这种情况,中央和地方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增收和控富的措施和政策,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自然也要响应和支持这个方针。
所以,为了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保护农民利益,减少贫富分化,2016年开始对农产品实行限价策略。比如对稻谷、小麦和玉米这三类粮食作物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猪肉等畜禽产品以及蔬菜实施限价的措施。同时,还实行了增加农民税收减免政策,提高补贴标准和力度等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都是从增加农民收入角度出发的。
至于你说到的“村社化”,我估计就是你所说的“进村进社”的问题。我想告诉你的是,这种形式和以前大锅饭式的集体生产方式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现在的“村社化”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服务农民为中心,通过提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来实现盈利的一种企业经营方式。它解决了小生产和大市场对接不平衡的问题,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当然,实行这种模式也有利于地方政府控制农村市场和资源,尤其是有利于国家对于土地和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但不管怎么说,这至少是现在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