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还是中学校?
“校”有学校、校园的意思,而“中”字在古代还有一个意思:“居中,在中间。” 所以这个“中”是指位置,而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中心。 古时,人们把上学的路上称为“中行”(如《礼记·檀弓下》“由中行以上”); 把校园里的道路称为“中逵”(如《楚辞•离骚》中的“土石参差兮,上下载途;流风激中逵兮,掩此不察之容”)。 因为古时学校是建在城的中央或近处,所以这样的路也叫做“中逵”。 如果学校设在城的外边,那么进出学校的路也要用到“中逵”这个词。 王安石《送张仲通序》:“予为太学正,仲通自青州来,过予中逵舍。” 这种“中逵”的路,从外面来看,应该也是一条大路了。 不过这时的“中逵”还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的味道。
到了宋朝,出现了“中学”一词,它指的就是学校了,没有特别的意思。(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五》:“京师之西有府学,又西则有孔庙。”“京师”即是现在的北京。) “大学、中学、小学”的排序也在此时确定下来。 此后,“中学”指代学校就一直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