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它来源于感觉和经验,是理性思维的结晶,是对数量关系和精神量的情感体验。良好的数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那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感呢?
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感受数感
数学源于生活,它的发展和应用也离不开生活。因而学生学习数学最好也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让学生体验数感,体验数学带来的成功,体会数学的强大和美妙。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以先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剪一剪、分一分手里的物体,通过实际操作,感受这些物体的一部分和人、动物、植物、生活中的其他事物有什么关系,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再如,学习百分数时,可以先让学生去看看、去听、去摸、去赏身边蕴含百分数的事物,感受百分数的存在,感受百分数的含义,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主动探究,亲历数学发展的全过程,体会数感。
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提升数感
计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约占一半的内容。它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各个领域,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和能力。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数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才能计算迅速、运算正确、熟练,最终达到以最简单、最细致的习惯性思维来处理数学问题的目的。另外,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还能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周密的思考习惯,以及积极的动手实践能力。
重视阅读教学,开发数感学习资源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数感。学生经常阅读优秀的数学课外书籍,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数学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健康的数感。在课堂上提倡开放式的学习,提倡学生读书、交流,让学生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实践等活动,获取数学知识,形成主动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完善人格素养,使学校的数学教育不仅“学”而有文,而且“习”而有乐。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