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讲?

郭轩扬郭轩扬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怎么讲,才能引起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增进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如何增强课堂趣味性谈几点做法: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故事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用故事导入,能引人入胜,激发学习兴趣。如在五年级教授《体积和容积》时,可以讲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有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他们同时在举行长跑比赛,乌龟对兔子说:我们比赛谁先用布把耳朵蒙起来,比赛开始,兔子把布一蒙,迈开步子就跑了,跑着跑着发现乌龟还静静地躺在原地,原来乌龟为了让兔子先跑,自己是慢慢爬行的。同学们听了故事之后,感觉既有趣,又让人思考,兔子为什么赢了两次比赛,却到最后还是输给了乌龟?引起学生思考的同时也自然引入新课。

2、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游戏是一种人人喜爱的活动,在数学课堂中开展游戏的课外活动,不仅增强课堂趣味性,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升学生集体的凝聚力。如在教授四年级运算定律时,可先布置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各种运算,然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其中蕴含的运算定律,再用数学游戏的方式,检测学生对运算定律的掌握情况,如比一比谁划得又快又正确,也可以进行算24点比赛,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高。

3、对比引入,激发兴趣

在教授五年级分数乘法时,为了引入新课可先给学生看点:两个小朋友扔橡皮泥,每人扔了3次,甲每次都能抛到6厘米,而乙前两次都只抛了4厘米,第三次才抛到5厘米,问:谁的水平高些?学生一听都感觉甲乙两人的水平一样,都是96厘米,因为他们每人扔了3次,每次都是6厘米,而且扔橡皮泥与抛铁球是相同的,但真正水平高的人应该是甲,因为甲每次都比乙多扔了12厘米,差12厘米,是因为两个人所用的次数不一样多,要是相除,结果就会相差4次,如果是学习分数除法,就可以这样说:“把3个6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二、怎么讲,才能讲清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讲课的要点是揭示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揭示本质。揭示本质的途径是建模。模型,或称模式、结构,就是一类事物的共同规律,抓住事物的本质,用简练的数学语言概括出来,用一个明确的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式子中各个变元表示不同的事物。数学间的相互联系就是由模型贯通的,数学间的相互联系就是建立模型的结果。

一般地讲,数学模型就是根据问题的需要,用一些已经存在得数学结构,或者说用一些数学结构得派生结构来表征新问题得解答(解证),并使这一解答(解证)具有某种特殊性,或便于说明,或易于解决,或考虑周到。这里存在得一个关键是新解答与已有解答得“区别”或“联系”,区别在于构造新解答得特殊方法或数学结构,联系在于新解答可以借助已有解答或一类解答所具有得共同特性来表达。

要说明白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关键是揭示本质的联系,而本质的联系可以用模型,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是什么,而且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怎么想,帮助学生建立起思维的模型(数学模型),并养成常用的数学模型想问题的习惯,这样就把散乱的数学知识有效的组织起来,形成网络。数学家徐利治教授说:“数学教学,就是要训练学生成为一种推理的人。”(《数学教学概论》15页)那么推理最重要的是有合理的假设。合理的假设就是数学模型。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是理解数学知识的关键。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