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的前身叫什么?
浙江大学的前身为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经过10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求是书院和后来成立的求是大学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成为浙江的革命策源地。1928年,国民政府对全国高校进行调整,将浙江大学和之江大学等院校合并成国立浙江大学。
国立浙江大学的首任校长是林文庆先生,第二任校长为顾维钧先生,第三任校长蒋梦麟先生。1936年,中央研究院理化生物研究所迁至浙大,由理化生物研究所所长、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先生兼国立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1936年4月,著名学者和教育家竺可桢先生接任浙江大学校长。
竺可桢先生上任后的6年期间,浙大发生了巨大变化,师资力量日益强劲,学术氛围亦日渐浓郁,浙大迎来了科学和学术的春天。从1937年“七七”抗日战争开始到1946年战争结束,竺可桢校长率领全校师生员工坚持在贵州,度过了艰难困苦的岁月,并形成了“战时读书,同仇敌忾,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不畏艰辛,负重自强,团结奉献”的艰苦奋斗精神、和“不避艰险,流血牺牲,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
1946年,学校胜利返回杭州,竺可桢校长和他所领导的新浙江大学在抗战中的作为和所体现出的学术自主、文化传承的爱国精神得到了全国各界的肯定和赞扬。著名民族实业家和爱国人士周叔弢曾说:“我认为浙江大学在抗战中是全国最成功的大学。”著名建筑学家和教育学家梁思成先生更是在致友人的信中提到:“浙江大学,最近进步之速,在国内实罕其匹。”1947年,浙大入选为5所国“第一流大学”之一,与北大和清华平起平坐。
1952年,在全国院系调整中,全国16所高校的56个系科并入浙大,使浙大成为一所以理文医工并重的综合型大学。1958年,学校又分出6所院校,校本部成为理工科为主的工业大学。八十年代以后,浙江大学进入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学校的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十一大学科门类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学校的总规模、师资水平、学科建设和基础科学研究得到了显著的发展,进入了全国一流大学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