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好吗?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高等学堂、达德学校、贵州大学堂、立案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历史时期, 1950年10月改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抗日战争和内战时期由浙江大学部分师生在贵阳、湄潭两地分别组建的贵州师范学院、贵定师范学院与贵州大学合并。1953年10月,中国科学院喀斯特研究室并入贵州大学,归属中国科学院贵州分院领导。2002年,学校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2004年,学校成为教育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5年9月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
作为贵州省唯的“211工程”大学,学校具有105年的办学历史。全校占地面积360.2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29.33余万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4.04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文献361万册(件),其中,各类电子型、数字型和机读型文献资料278万册(件),中文现刊5000余种。学校设有33个学院(中心、部),12个校级重点科研基地、56个研究机构和3所“三甲”级附属医院。目前开设了150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教育学及医学等11大学科门类,其中有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现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0个“211工程”建设学科(方向)。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有3个专业可授予医学博士学位),99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有12个专业可授予医学硕士学位),1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65个本科专业;有3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物理学、应用化学和历史学),有5个国家级教学基地,有1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8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1个省级教学基地。有75个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有86个研究所(室),84个本科专业。
贵州大学现有在编教职工6541人。校本部现有专任教师3577人,其中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537人、副高职1222人。在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28人、硕士学位教师831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双聘院士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人,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79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并有“全国高校教学名师”1人。有贵州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26人,省管专家35人;有贵州省首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1人;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11人,贵州省高校“黔灵学者”特聘教授2人;有贵州省“百”层次人才5人,贵州省“千”层次人才73人。有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有6个贵州省创新人才团队,3个省优秀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团队。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近年来,学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生源结构不断改善,生源质量持续提升,学校影响力、美誉度进一步增强。今年我校普通本科在贵州报考率和提档线分别为378%和559分,均居贵州省高校之首。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5万余人。2008年,我校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建校以来,培养了以欧阳淞、邓全忠、周绪琪、江贵溪、胡永祥、宋小庄、王世杰、刘明生等一大批知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为代表,以石炳均、周之兵、陈燕平、苏贵福、陈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政界英才;以刘应明、陈新民、李世雄、肖荫遐、李富春、陈训慈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学界大家;以秦金喜、高卫东、袁仁国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商界精英。他们正成为推动贵州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教育质量工程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