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起源于何时?
在甲骨文中已经有“子”字了,像幼小的孩子,也有写作“孓”的。金文中的“子”字,就像蹲着的孩子,像形文字嘛,大人都知道,小孩可不一定都认识哦。所以,金文中有的“子”字还特地在头上加一短横,表示那是人的头发。(《逸周书》) 大约在西周中期,人们把代表月亮的“月”字的一部分,借用来表示婴儿的意思,创造了“仔”字。“仔”是象形文字,字形像正在吮吸母乳的小婴儿。 汉代的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里收录的“子”字,篆书里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啦!小婴儿变成大人了,多好看。
但是,人有了儿女,不就成了“子女”吗?于是人们在“子”字的基础上加上了“女”字,组成了“子女”两个字。 这时候的“鼠”字好像还没出现呢吧? 到了宋代,“老鼠”才慢慢变成了一个成词,叫“鼹鼠”。这名字还挺形象,而且一直用到现在。不过啊,我听一些老辈人说,以前没有“鼹鼠”这个词,都说“老鼠”。怎么,现在连“老鼠”都不认得了? 对了,宋代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变化。当时的人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这种字体写得工整规范,后来逐渐取代了其他字体,成了现在的标准字体。而唐代流行的颜真卿、柳公权等字体,则被称为“碑派”字体。
好了,我们接着来聊“子时”这个概念。它到底是怎样从“夜半”变成“深夜”然后又变成“午夜”的呢? ——这个嘛,得怪宋朝。因为正是宋代开始,人们才有意识地使用“子时”这个词,而不是简称为“子”或“夜半”。“时”字在古代的意思是“按时令安排事情”,这里指的就是“时间”。那么,随着“子时”渐渐取代“夜半”,这个词的时间范围也就扩大到夜晚更深的地方了。(《梦梁录》卷六) 但这是怎么回事啊?“子”字除了表达12个时辰中的第一个时辰之外,还有“儿子”和“猪崽”的意思。这两个意思可是完全没什么关系的啊…… 那好,我们再来聊聊“辰龙”“巳蛇”这些词语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