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动物十二生肖是谁?
十二属相的来历 古代中国人将世界上的动物分成了“六畜”和“十兽”,这“六畜”就是马、牛、羊、猪、狗、鸡,而“十兽”则是狮(雄)、象(雌)、虎、豹、狼、獾、野兔、狐狸、猴子、龙(传说中的神物)。 到了现在,“六畜”变成了家畜,“十兽”变成“九兽一禽”了。“九兽”是狮子、老虎、熊、豹子、狼、野猪、鹿、山羊、绵羊、兔子;“一禽”是指鸡。 “十二属相”则是根据这“十兽一禽”中的几种动物的变化而制定的。因为人们发现,每年的农历十二月,正是这些动物们变化的时候。于是古人通过这些观察和经验,总结出了“十二属相”。 那么究竟哪十二种动物被列入了“十二属相”呢?据传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为什么没有猫呢?因为在我国古代的十二生肖中并没有把猫列入其中。
至于原因嘛,有这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当时人们养的猫是捕鼠的猎手,而不是家宠;另一种说法是认为古时的人不养猫,因为如果养了猫,老鼠就会减少,这样粮食就会少了。还有说法是汉朝开始有人养猫,但到了晋朝才广泛流传。当然,也有说法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了猫。
不论怎样,猫被排除在“十二属相”之外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十二属相”中为何有鼠而没有猫呢?原来,在我国民间传说中,早就有子鼠偷油、丑牛耕田、寅虎杀鼠、卯兔捣药、辰龙戏珠、巳蛇结网、午马驰骋、未羊放牧、申猴摘桃、酉鸡司晨、戌狗看门、亥猪拱洞等形象,而这些传说跟鼠有关的多,跟猫有关的极少。所以,后来人们就用这些形象来象征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人们劳作或生活状态,从而制定了“十二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