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之什么生肖?
“则”字的字面义,是效法、当作标准的意思 那么,作为成语,“则彼”的“则”字,会取“准则”之意吗? 显然不会。 这个字在这里表示的是“比照”的意思——要办成一件事,有个办法是可以借鉴的,这个办法本身就是一个“则”,可以称之为办事的“准则”,但这里说的准则是结果而非过程,且是一个人为设定的标准。
这个“则”字,其实表意已经相当清楚了 在我看来,这个“则”字甚至没有虚词化,它只是介词“以”的一个宾语而已——“以……为/作……”是这个短语最常规的用法之一 而“以……为/作……”在句中的位置是非常灵活的,它可以位于句中任何需要一个宾语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以……”后的成分一般都是“动量词+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量化。
所以,这里的“则”字,其实就等同于“以……”后面的动量词,它们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行动或做法的量化。
这种“以……为……”的句式非常的常见,我们看一下《三字经》里其他的例子: “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与不教)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琢与不琢)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教与不教) “宽柔以教,明摩诃。弗罚而威,惠于庶民。”(惩罚与赏赐)
再来看一句宋词,同样是用这个格式: “故山犹可念,况此新亭泣。风雨满东南,信美非吾宅。”(旧居与新家) 以上所有例句里的“则”字均表动量,相当于一个动量词。
而题主所引用的这句“有必达之径,有可行之道。知止而后有定,敦行而后致远。”里面的“则”字,如果仔细考察它的来源,其实也是“以……为……”结构。 这句话的前半部分说“有”……“有”是什么?是“有必达之径”“有可行之道”,这是两个动词谓宾结构的短语,第一个“有”字是动词“有”,表存在;第二个“有”字是助词,起强化语气作用,类似英语里的“there be……”结构。
后半句的“知”“笃”也是动词和助词的组合,表示的是行为的过程。整个句子其实就相当于在说“做事(要有目标)→做到(要坚持)←实现(要积累)” 所以,从以上角度来看,我认为“则之”的“则”字应理解为“动量词+动词”的结构,表示动作行为的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