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指什么生肖?
在十二生肖中,冬季对应的生肖是“虎”。 为什么是寅虎而不是子鼠呢?原因在于中国传统将子鼠划分为四柱中的第一个人字,而将寅虎划归为第四个人字。 因为人字有一阴一阳之分,如果第一个字就是鼠,则全年阴气盛极,而第四个属虎,则阴阳平衡一些。 按气候学来说,正是“冷气积久渐磅礴”的冬天,对应的是农历的十二月(季冬)和正月(孟春)。此时太阳运行到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阳气开始萌发。
从十二消息卦来看,此时地雷复卦,万物开始有生气。古人认为,这时若天气晴朗,则来年收成好;若阴雨连绵,则来年歉收。所以这时节的天气好坏与百姓生计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动物开始进入冬眠状态的时候,所谓“蛰虫咸俯”。
从五行角度来看,此时草木枯黄,万物凋零,一派肃杀景象。故古人形容这一季节的特征时用“寒”字最为恰当。《礼记·月令》中有“孟冬之月,冬至之日,天子始鼓。……其神玄冥,其音宫,其数六,其味咸。”“小寒之日,食粥。”正是对冬季景色的生动描绘。 “小寒大寒、冬至立春”这五个节气处于阴阳交接之时,是旧的一岁结束,新的岁月开端。
古人在每年立冬过后,就开始为春节做准备,包括购置年货、制做新衣等。因为过了立春节气就进入一年之中除旧迎新的时间段了。 那么为什么还要在冬至后过一个“小寒”的大节呢?其原因在于古人用土圭测日影来判定“冬至”的开始,而土圭的测影地不同导致“冬至”日期略有差异。
由于土圭测影地通常选择在国都或者都城所在区域,这样每年冬至日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土圭测影地所在的国都或者都城发生迁址时,往往需要根据新的地理位置重新计算“冬至”时间。
为了避免这种测量误差的影响,人们人为设定了一个时间点——“小寒”。在这个时间点之后才开始正式庆祝“冬至”的到来,即从“小寒”开始,新的一年才算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