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婉是什么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指的是农历的属相,也就是古人用十二地支来表示的农历年岁的计年方法。 1.子鼠年 阳历为2020年1月25日-2021年2月11日 农历庚子鼠年。
2.丑牛年 阳历为2021年2月12日-2022年1月31日 农历辛丑牛(冲)年。
3.寅虎月 阳历为2022年2月1日-2022年2月9日 农历壬寅虎年。
4.卯兔月 阳历为2022壬寅虎年。
5.辰龙月 阳历为2022丙午月。
6.巳蛇月 阳历为2022丁未月。
7.午马月 阳历为2022戊申月。
8.未羊月 阳历为2022己酉月。
9.申猴月 阳历为2022庚戌月。
10.酉鸡月阳历为2022辛亥月。
11.戌狗月 阳历为2022甲寅月。
12.亥猪月 阳历为2022乙卯月。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演变成为了普遍的信仰。它巧妙地将十二地支的顺序、阴阳与五行的相生相克融合在一起。
在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 计时法中,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古人把十二生肖和十二时辰对应起来。十二时辰的顺序和十二生肖记时是吻合的,且和十二地支也是对应的。子——鼠,十二时辰记时法的子时为晚上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老鼠一般夜间活动,所以把十二时辰的子时和“鼠”联系到一起;丑——牛,丑时是凌晨一时到三时,三更半夜,人们都睡着了,牛也停止咀嚼,反刍草料,所以用牛来标志“丑时”;寅——虎,寅时是凌晨三时到五时,黎明前,林中老虎活跃,以一派威严震动山冈,所以用“寅时来表现老虎威猛的形象;卯——兔,卯时是五时到七时,天已经亮了,太阳即将升起,跑儿在此时也出来觅食,所以用兔儿来标志“卯时”;辰——龙,辰时是七时到九时,太阳已经升起,地面温度上升,“龙”象征神化腾云驾雾、穿行云中,用“辰”时来形容“龙”;巳——蛇,巳时是九时到十一时,地面温度继续升高,天气热了,蛇在洞里也能感觉得到,所以爬出洞来,在地上可以活动了;午——马,午时是十一点至一点,地面温度继续升高,马儿白天在田间跑来跑去,身上的汗水像水流一样淌下来,所以把汗流浃背和“午时”相联系;申——猴,申时是一时到三时,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过去了,温度开始有所下降,把活蹦乱跳、活泼可爱的猴子在此时找食、打闹来形容“申时”,申——猴;酉——鸡,酉时是从三时到五时,“鸡”是农村的家禽,每到黄昏便回窝栖息,所以用“鸡回窝”来形容酉时;戌——狗,戌时是从五时至七时,夜幕垂了下来、田野里干活的人开始往家走,外出放牧的狗也回家来,“戌时”是狗儿在门前、院外巡视的时间,所以用狗来形容戌时;亥——猪,亥时从七时到九时,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吃完晚饭,洗刷完毕,收拾利落正要上床休息,猪也是吃完食后趴下打呼噜。猪是最懒的,人们一休息就躺下睡觉,所以“亥时”是人们酣睡时间,用猪形容“亥时”是形象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