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蛇带表什么生肖?

柳晓丽柳晓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从阴阳五行角度来说,巳(蛇)为阴,代表的阴数也是六,加上十干十二支共六十组,每组代表一年的时间流逝,因此被称为“六十花甲子”,又因天干地支组成一个循环,故又称为“六十周甲子”。

其次,按古人以子午为正,卯酉为偏的说法,午为阳极,又是农历五月,俗称五毒月,所以是蛇出洞活动的时间,而子时则为一昼夜中阳气最弱的时候,根据“物极必反”的原理,此时阴气将开始产生并逐渐旺盛起来,因此子时又称为“子夜”或“前半夜”;同理,辰时正是白天向阳,气温升高,水分蒸腾,所以蛇会藏在草丛或树荫下,随时准备出来咬人。 当然民间这种说法只是基于阴阳五行和二十四节气而来的初步推断而已,并不严谨。那么有没有更为严谨的结论呢?实际上,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早就发现了太阳在一年中的位置变化与二十四节气之间的关系,并据此划分出了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都有一个对应的特定日期。

而每个节气的这一天,太阳都处在地球公转轨道的一个特定位置上,也就是此时阳光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或者南回归线上。我们现代科学已可精确计算并验证这种变化,它每15°为一个节气,每两个相邻的节气之间时间间隔365.2422日,即365天又4小时2.2分13秒。 如此计算的话,冬至之后第87天正好是清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一天后进入春分,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但移动的速度会越来越慢,直到夏至,此时太阳直射点达到北回归线,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芒种。 然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北,到秋分时节到达另一个顶点,也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节气白露。接下来便是一年内最漂亮的夕阳季节,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天空中出现的彩霞也越来越美丽。

到了冬至,太阳再次到达最低点,而后开始回升,到了立春,阳气渐盛,而立春之后的第五个节气惊蛰,也就是春季第三个节气,古称“启蛰”,标志着气温显著上升,地下冬眠的小动物纷纷苏醒,蛇也进入了活跃状态。 至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等节气,则像电影画面一样呈现了春天渐渐远去,夏意盎然的景象。

姜爱明姜爱明优质答主

蛇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形象大多是邪恶狡诈、阴险毒辣的象征。如典故有“杯弓蛇影”、“为蛇画足”、“打草惊蛇”、“见蛇着书”,成语如“贼眉鼠眼”、“蛇蝎之心”、“虎狼蛇蝎”、“狼心狗肺”、“衣冠禽兽”,充分说明了人们对蛇充满了厌恶和畏惧。但另一方面,在我国有些地区,有些民族,对蛇也有不少褒扬之词,赋予蛇有吉祥之意。如我国中原地区对蛇的称呼为长虫,在陕西人称叫“曲曲龙”,称叫“王蛇”、“大蛇”、“老蛇”,认为“大蛇”、“王蛇”、“老蛇”吃掉了害虫,保护了庄稼,吃了蛇肉能治愈久年难愈的风寒等疾病的疗效,给蛇冠以吉祥之说,引以自豪,并十分尊重。有的民族如普米族,更是以本民族为“蛇的传人”而引以自豪。

在我国“十二生肖”中,除兔、猪外,其余十个生肖中,几乎全被人们赋予了动物德行、秉性和习性。龙是人们凭想象描绘的动物,鼠、牛、虎、兔、蛇、马、羊、鸡、狗、猪则是实实在在、活蹦乱跳的生物。在这十种动物中,只有蛇和龙是无足爬行动物。龙是人们凭空想象描绘出来的幻想动物,蛇是实实在在的生物,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有充分的与蛇接触的机会,人们把自己的观点、态度和爱憎融入蛇的秉性中,使蛇有了人格化,十二属相蛇在传说中有《蛇郎,白蛇传》,有关蛇的传说和故事在人们生活中有口皆碑。

蛇的形象和秉性的获得,来源于人们赋予的想象和加工之中,十二生肖蛇象征着狡黠、阴冷、灵性、狡猾、机敏、智慧、有野心、有攻击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