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禹什么生肖?
杜牧(公元803—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 《唐才子传·卷五》载,杜牧“生于太和三年庚寅(公元827年)十一月”;《旧唐书.宪宗纪》载,元和九年甲午(公元814年)六月,“以故散骑常侍杜佑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令,封寿春郡公”;《新唐书•礼乐志》载,宝历二年壬寅(公元822年)十二月,“尚书右仆射致仕杜佑进金紫光禄大夫,复知贡举”;《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记载,杜牧“于礼部试后一日遣人乞诗于佑”;
以上史料足以证明,杜牧出生的年份应是公元827年至822年间。由于缺乏更早的文献资料,我们无法进一步确定其出生的年份。 杜牧卒于大中六年壬申(公元852年)三月。《旧唐书 • 懿宗纪》载,“夏四月辛酉朔,大风雨雪。镇海节度使、司空、平章事王抟薨。五月丁卯朔,赦天下。故兵部尚书、同平章事王涯贬循州司马,宦官李彦文等十七人诛死。闰五月甲子,诏翰林学士路岩等修《宪宗实录》成,布宣外朝。六月丙子,左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郑颢罢为吏部尚书。”据此可知,杜牧去世的时间当在大中六年闰五月甲子日(公元852年6月19日)之后、六月丙子日(公元852年7月3日)之前。
至于杜牧出生的年代,有“大和元年”或“大和七年”之说。然而,据我们考证,“大和元年说”并无事实根据。而“大和七年说”虽然符合史实,却与“大和元年说”相同,皆不能得到同时代人杜牧自己关于这一问题的明确记载。这两种说法都值得商榷。 清人冯舒在《唐尚书左丞杜公墓碑铭》中引用唐人刘崇远之言,认为杜牧是“大和中进士”①,此言可证“大和元年说”之不足信。 杜牧自己著述的《樊川文集》卷十二《祭韩吏部文》云:“某始自童子,奋迅功名。大和七年,玉堂观政。”②这清楚地表明了,所谓“大和元年说”显然属于误传。
那么,究竟应该以何年为界来划分杜牧的生年呢?我们认为,可以以唐穆宗长庆二年癸丑(公元822年)为起点,此前的年份均为他的早年度。从长庆二年癸丑至开成五年庚戌(公元840年)十月裴休等人推荐他为贤良方正极受宪宗赏识时,约三十岁。开成五年十月以后应为中年段。大约在中晚年时期,他作了一个重要的人生抉择——弃举业、绝科举入仕之路,开始谋求在地方上的政绩。
杜牧是唐朝著名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西安)人。杜牧祖上很显赫,十二世祖杜预乃一代名将,也是我国《左传》研究的集大成者。
杜牧本人也文可称道,武可杀敌,他流传于世的诗很多,比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等诗,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杜牧虽文武全才,又勤奋好学,才气过人,但由于他才华横溢、恃才傲物,不屑于拘泥官场规则,加上他本人仕途不畅,从828年进士及第到853年去世的二十多年间,仅仅任过“京兆府参军”、“济州团练判官”、“弘文馆校书郎”、“监察御史”等闲职,仅在黄、池、睦等州做过一些小刺史。他的官职最高也仅仅做到“中书舍人”。杜牧晚年任湖州刺史时,曾写过两首咏叹时光易逝的诗,其中有“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自古英贤丞相土,何曾见有好诗文”,都颇见性情。
杜牧的咏史诗,写来都是“诗中有史”,既咏叹历史,也暗讽现实。由于他的咏史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思想犀利、文字精练,所以很得后人的推重与欣赏。
杜牧一生中,与他名字的“牧”字(按传统的十二生肖属相,牧字属牛)有关的故事很多呢!杜牧从小聪慧过人,5岁时就开始研习《春秋左氏传》,读书能过目成诵。杜牧的母亲柳氏,是当时著名的“文母”、散文家柳公绰的女儿。柳氏对牧儿们教育十分严谨,但对牧儿的自立性极为欣赏。
有一次,小杜牧与小伙伴们去学堂外玩耍,见地上有一头小牛犊被绳子拴在那里,旁边空无一人,小杜牧心里一高兴,跑过去将牛犊牵到自己家里饲养。杜牧的母亲回来后问小杜牧,如此这般牵牛回家是怎么回事,小杜牧却一言不发;后来再问,还是闭口不说——原来,杜牧的母亲知道儿小胆怯;母亲一连问了几遍,直到小杜牧知道这头牛犊不是自己家的,心里害怕和着急,急不可耐地“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出了事情的经过。杜母听后哈哈大笑,对杜牧非但没有责怪,反而大加赞赏,“以是知其过人”。
杜牧少年时代即有“经纶天下之志”,他作过《阿房宫赋》,文采绚烂,锋芒毕露;他读兵书后还专门写了一本《孙子十通》。他20多岁时曾去京城参加进士考试时,在京城旅途中听说有一头病牛因不能耕作,主人就要把它宰掉;杜牧当时心情十分不好,为病牛被杀而愤然赋了一首诗;没想到,主人读其诗后十分感动,将病牛送给了杜牧。
杜牧24岁中进士后,有一次在长安参加朋友的聚会,忽然听到有女仆唱他的“杜郎当当来”词句时,他很不高兴——原来杜牧的好友沈下贤(沈亚之)曾写过一首《炀帝冢》,诗中有“但闻亡国凤楼子,御制御书天下传”句。杜牧一气之下(杜牧在23岁时,曾写过一篇《太玄经论》而未中进士,后来补考又中了才进学),在沈下贤面前赋了一首《过华清宫》诗的第三首:“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沈下贤听后极为佩服,从此将杜牧视为良友。
杜牧一生中还有一件趣事,就是在40岁时他听说湖州有位长得如仙女般的美貌女子,他到湖州任刺史后,想娶这位女子为妾而未果,后来他以金钱作诱饵想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