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容什么生肖?
子鼠
第一,古人把地支和十二生肖相配,其中子丑寅卯分别对应鼠牛虎兔,辰巳午未分别是龙蛇马羊,申酉戌亥分别是猴鸡狗猪。所以首先第一个生肖是“子”字,代表的是老鼠。 第二,十二时辰中子时不光是指午夜一点到三点,还指凌晨五点到七点,因为子时初的十五分钟就是“黎明”,而这时太阳还没有露出地平线,自然是一点也没有照亮大地。但是已经天亮的意思了所以用“天明”来表示这一时刻,再合适不过了,而且也是动物开始活动的时间,而第一活动的动物当然是老鼠。 第三,《春秋》有“伯鼠毁庙”的记载,伯鼠即子鼠,说明子鼠在周代被视为一种祭品(这跟甲骨文里子鼠经常充当祭品有关)。 由此看出,子鼠在古代是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精神意义的。
第二句“丑牛” 此处的“丑”为地支的“丑”不是指的农历十二月,也跟“生肖牛”无关。这里的“丑”通“纽”,本意为四踵。引申为角落、边缘之意。
以今时论之,当指凌晨三时至五时,此时太阳由东方缓缓升起,大地逐渐被照亮,不过仍然很暗;按照我国古代的计时器漏刻来说,此时正是“中流”之时,故又称“丑时”或“仲醒”,而这个时间恰好是牛正在反刍的时候,所以“丑牛”也就顺理成章。 另外,“丑”又与“纽”相通,可见“丑牛”之“丑”还兼有“捆绑”“结绳”之义。而牛在农耕社会中主要的作用除了耕种还是拉车,不正是像牛一样“辛苦”吗! 第三句“寅虎” “寅”,甲木寅位,其象房星。引伸为礼数,秩序。寅时则凌晨三点至五点,此时天尚未亮,猿啼鹤鸣。有草木萌芽之意,正合百兽之王的威严之气,所以“寅虎”也恰如其分。
第四句“卯兔” 卯时指清晨五时至七时。据古书记载,此时月出东南,光满天地,群兽始出。而兔子爱夜行,天生胆小,一有动静就会跑得无影无踪。所以,这个时刻应该是属于胆小的兔子而非胆大的老虎。并且月亮此时是细眉新月,极像一个半圆,所以称之为“卯”也形象有趣。
第五句“辰龙” 这里用的“辰”字,是“震”的本字,代表的是“雷震”之声。古书上说“日月星辰,天地之所生。”所以“辰”还有日月星辰的意思,引申为天上的所有景物。而辰时,也就是上午七时至九时,这个时候阳光灿烂,天空中的景物清晰可见,这不正好像神话传说中的“天庭”吗!而“辰龙”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天上的神龙正翩翩起舞于浩瀚苍穹之中。
第六句“巳蛇” 前面说到辰龙在天,那这里提到巳蛇就是在讲地上的事情了。既然讲地面就少不了会提到“五行”——水,火,木,金,土。这其中土居中央,而水木金火都离不了它。所谓“水火不相容”,其实是因为“水”特指“淡水”,“火”特指“烈焰之火”。它们是不相容的。但土不一样。土地乃是万物承载之物,上可承载树木花草,下可蕴涵水源溪流。所以说“水火土”三者本为一体。而在八卦中,“坎”为“水”,“离”为“火”,“坤”为“土”。
“坎”、“离”皆属阴,而“坤”为纯阴之象。然而八卦中还讲究阴阳平衡,于是阳卦“乾”“艮”出现了,它们代表着天和山。山是天下的栋梁,而“乾”字有“辛”字,而“艮”字有“良”字,这不是正像是“金山”,“银山”吗!而“巳”字正是“巽”字,“巽”为风。风动“乾”、“艮”,山动起来就像长龙的尾巴,于是有了“巳蛇”。
第七句“午马” 这个好理解,午时即九时至十一时。日中之时,万马奔腾。且“午”字看似“马”字,实则为“武”。武者,止戈为武。武又有威吓之意。马儿跑起来不是正像威武的战马奋勇向前吗! 第八句“未羊” 未时,十一时至十三时,这个时候太阳已经偏西,牧草开始饥饿。而羊儿要吃草,于是“未羊”应运而生。且“未”字上面像茅草,下面像羊,正好吻合,妙不可言。
第九句“申猴” 这里说的“申”并不是“西方”的“西”,而是一个单独的部首“申”,它的含义是“身”。所谓“申猴”就是“身子”像猴,而不是头如猴,脚如猴。不然怎么解释“美猴王”呢!而“申猴”的意思也很容易理解,它就是说猴子有长长的手臂,能爬树,能摘果子。跟“申”字一模一样。
第十句“酉鸡” 这句话有点意思,“酉”并非指“西方”之地,而是在描述“时间的变化”。“酉”为“金秋八月”,正是庄稼成熟之际,也是农家收获之时。这时候太阳落山,农家忙完了一天,坐在院门口看着夕阳,看看今天的收成怎么样——当然,这是古代农业社会的生活景象,如今已经不复存在。
而鸡是在傍晚时分开始进入觅食状态,因此“酉鸡”的说法也从此而来。 第十一句“戌狗” “戌”即“灭”,晚上九点,一天的工作和学习都已经结束,该休息了。而狗对人类来说,最大的作用在于看家和护卫。古书上常常说某某忠犬,就是指它们能够好好看护家园,“戌”字的本意也正是“警戒”。
第十二句“亥猪” 最后一句来了,“亥”即“该”,指的是夜深人静该睡觉了。而“亥”字上面的“亥”像个房间,下面像床,合在一起不就是睡觉的吗!最后一句“亥猪”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