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属性怎么配对?
在中国人传统观念里,一直存在一个关于属相的传说——十二生肖,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12种动物分别被用作12个时辰的标记。 那么这12种动物到底是怎么样被选出来的呢?为什么没有猫?其实这也是有一个来由的。
在东汉时期,人们已经发现太阳是通过地球上的影子变短来定义时间,进而制定了“十二地支”。而现代天文地质学界普遍认为,“天干地支”最早出现在战国末年(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的一部记载月亮的运行规律的作品《周髀算经》之中。 有学者认为,“干支”实际上是以北斗七星和太阳的位置为依据确定的。将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与太阳所在的方位联系起来,以确定二十四节气,从而制定出一年365天。 而作为“十二地支”的12种动物,据说是因为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了修筑长城,劳师动众,因此为了抚慰劳师动众的士兵,特意颁布政令,让天下百姓每家的门口都必须必须养一宠物。如果大门前不能养宠物怎么办?就罚你交保护费(肉票)!
由于当年秦始皇的命令是由丞相李斯起草颁发的,而我们熟悉的历史上第一位大文豪——“词赋之祖”司马相如也正好在这一时期出生,所以这一事件发生的时候,刚好符合了“兔从狗洞里爬出来”的故事。 所以兔作为第1个出现的动物是合情合理的。那接下来就是蛇,因为蛇是沿着树爬行的,而恰好这个时候又是惊蛰节气,万物复苏,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属于天地阴阳交替之时,所以蛇就排在第2位了。 那么按照这个逻辑,第3个出现的动物就应该会是位于第四位置的“龙”,然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第3个出现的动物竟然是“猴子”。
对此,民间有很多的说法。其中较为可靠的一种说法认为是由于司马相如的“文藻辉煌”,以至于他的名字当中有两个“木”字,因而影响了“五行平衡”,所以就把他“囚禁”了起来,而恰好他的生日又在冬至前后,所以就用“冬至为子”给他计算了一个“刑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坐牢坐得正,坐牢坐得稳”。当然这也就使得“子鼠”变成了第一属相。
至于为什么没有“午马”?则是因为古人用阴阳五行给五行的每个位置都分配了一个阴阳属性,而马恰恰属于阳属性,阳升,阴降。在冬季,自然是不符合阴阳相生相承的规律,于是就被除名了。 所以,这就是关于12生肖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