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是什么生肖?

龚玥淑龚玥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汀”字在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汀”的意思是“水边平地,小洲。”由“汀”字想到的词语有“沙汀”“浅草”“草坪”“海滩”“河滩”等等。由此不难看出,“汀”字的原意是指水边之地。 那么,为什么“汀”字的读音要用“tīng”呢?这得从字形谈起。 “汀”的字形演变如下: 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再到隶书,“汀”的字形一直保持了“水边平地,小洲”的外形,所以汉字中很多与“汀”有关的词语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形象。比如形容沙滩的“坦”(土旁)、“灘”(走之)、“灘”(提手);水草丛聚的地方叫“荇”(艹字旁)、“蘋”(艹字旁)、“莕”(艹字旁);水中小洲称为“沚”(止字旁)、“渚”(三点水加居住的高架屋盖)等。

不过也有一个例外——这个字就是“停”。“停”字从车从丁。《说文解字》中说“丁,声也。”那么这个“丁”其实就是“停”的“汀”。许慎这里的说法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文字的形成发展往往是先有了实物然后才有其形状的文字表达,而不是有了读音再去寻找对应的字形。但这个错误却是可以理解的,试想一下,当人们看到一列车停下来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它(它)停了”,紧接着才会去考虑是什么原因让它停止不动的,是不是遇到红绿灯了或者有人让它停车呢?因此“停止”的“停”字就有了“丁”这个部件。同样道理,“汀”由于保留着“水边平地,小洲”的外形结构,所以产生了“仃”(停)这一音节的衍生字。

说了这么多“汀”的字形演变和相关的生字,终于该说说这个问题了——“汀”字的本意是指什么动物或植物的? 我的猜测是“汀”的原意是指水草。理由如下:

1.古文中“汀”的字形与水草有关字形的出现频率基本相同,如“荇”、“蘋”、“芷”等;而与树木花草有关的字形出现的频率则较低,虽然也能找到,但很不常见,如“荷”、“芦”、“蔷”等。

2.用“汀”指代水草所组成的短语在古书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如“汀溆”(水边的沼泽地带)、“汀苹”(水草名)、“汀芷”(水中香草)、“汀葭”(水边的芦苇)等。与此相对比,用“汀”指代其他植物组成的短语就要少得多,而且多用“汀”代替“滩”来表示水草。

3.用“汀”来表示某个具体的水生植物也是经常见到,特别是“汀芷”,指代茝兰香草。《楚辞·离骚》中有“步汀芷兮桥头”一句,王逸注曰:“汀,水滨也……芷,香草名。”又如“汀莲”(荷花)、“汀柳”(垂柳)、“汀莎”(草地上的香附子)等也都是常能看到的词。

我猜想的“汀”的原意为水草,而不是小水洲。

富克达富克达优质答主

在十二生肖中,有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没有猫和鹰。在某些地方有称之为“十三点”,也就是13个属相。“猫”属相的来历:在贵州有些地区,彝族、苗族、布依族之间通婚比较普遍,在世世代代的相互融合促进中,形成了独特的属相文化。

由于长期和汉族杂居,这些民族也大都采用十二属相,但是为了区别汉族人的属相,他们在属相中加入了猫,通常称本民族的属相有十三个属相,汉族人的只有十二个,被戏称为“汉族人的属相缺了一个’猫’”。“鹰”属相的来历:而云南一些地区则是把鹰作为生肖,主要是因为受当地崇尚“鹰文化”的民族心理以及实际生活的需要所致,并以此作为民族识别的标志。这些民族和汉族通婚以后,为了不和汉族发生属相混淆,也在原有的属相上作了特殊处理,加入“鹰”作为生肖,以此彰显本民族文化和象征本民族的属相。

其实,中华民族的生肖文化是极为丰富多彩的,不少地方少数民族的生肖不是十二个,而是十三个、十四个,甚至是二十四个。如在海南岛,黎族同胞的生肖则有生肖十三属相。除汉族的12生肖外,加上了“山杠”(坡鹿)。“猪”生肖的由来:十二生肖确定是在商代,商朝人喜爱养猪,而且用猪来祭祀。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就有猪。至于鼠,则是与猪相配。

因为老鼠是生命力最顽强的动物,猪则代表不思进取,安逸享受,二者结合,就是警告人们,不能只追求安逸享受,这样就会招来灾祸。十二生肖的组成有固定的规律,天子(龙,肖龙者为“龙种”)与平民(蛇)相对,象征等差有序的阶级制度;有“六畜”(猪、马、羊、鸡、狗、牛),显示农业民族的社会经济;山间走兽(虎、兔、猴),空中飞禽(鸡、鹰),都离不开农牧生活;鼠与牛相对,牛要经常和鼠搏斗;马(肖马者为“马脸”)要与龙为伍。这一切都是为了“保家卫国”。

所以,十二生肖是和当时的国家政治、经济、国防、文化、外交密切相关的。生肖起源于图腾,随着时代变化,图腾自然要发生变化,所以出现了十三生肖。所以,出现十三点生肖是正常的,不能以此就说那里的人迷信。至于具体的生肖是什么动物,则和民族、地区的民风民俗有关,和中原地区不同也不足为奇。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