羆代表什么生肖?
“羆”字,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羆,如獸而大,青色,重千斤。从虎聲。”段玉裁注:“即山豬也。”羆就是山猪,这种动物属哺乳类,杂食性,有蹄,会爬树。
山猪的毛色与虎相似,身上黑色或棕色的鳞甲上有白色条纹,胸部和腹部为灰白色。雄山猪体长在1.5米至2米左右;雌性较小,约1.3米至1.6米。雄山猪体重可达400公斤以上,雌山猪体重一般不超过300公斤。四肢粗壮有力,前肢比后肢稍微健壮。尾短,全身除头部、尾部及颈背部有少量的鬃毛以外,身体其他部位的鬃毛都很茂盛,尤其是雄性山猪,上唇上的须毛就像两根长长的睫毛覆盖着鼻孔。 山猪的獠牙比较发达,又粗又长,向前突出,略向上弯,适合于啃咬坚硬的植物。
据《尔雅·释兽》记载:“熊黑,羆。”(《汉书·匈奴传》作“罴”)郭璞注:“今之山猪也。”“罴”同“羆”。可见,古书所说“罴”指的就是现在所谓的山猪。至于为什么“羆”字左边的偏旁要写作“竹”旁,至今仍是一个难解的迷。 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古人将“罴”认作一种竹木的虫蛀孔洞,所以用“竹”作偏旁。如东汉许慎撰著的《说文解字》中就有这样的说法:“(羆)如獸而大,靑色,重千斤。从口,从虎聲。凡羆之屬皆从羆。”段玉裁注曰:“按:‘蟲部’曰:‘羆,鼠絀也。’‘絀,穴也,象形。’是謂蟲絀之蟲者,謂此蟲在絀中也。”又,唐朝韩愈撰著的《韩昌黎全集》也有类似的记载:“……如獸而大,青黑色,重千斤,口两侧有三須,鬣狀。能嚼齧,舌舐腭,音如吼。其子不死,卵如甕(wèng),赤色……”
南宋著名学者赵彦卫在论述古文字字形时也说:“……此字(指“羆”字——引者)从䍶(zhì)声,䍶字当从竹。”他所说的“䍶声”,就是用“䍶”字作为声旁的字。 那么,这个“䍶”字又是如何造出来的呢?清代学者王念孙认为这是个形声字,且声符被误植了,应该是“奭”字的省写,并据此解释了“䍶”字的读音: “䍶”字从竹,表示这字是由“竹”字旁组成的汉字。上面的一横表示声音。下面的是“示”字的一部分,意思是告诉别人这是什么字。整个字形的意思是像竹节一样排列的箭靶子。 “示”字上面的“一”表示“一矢中的”意思,也就是箭头射中箭靶的意思。“示”字下部本应是“未”字,这是“武”字的省写,表示武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