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是什么来?

尚庆涛尚庆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子鼠 子鼠,指地支第一位的老鼠属,亦指生肖属鼠的人。关于“子鼠”的说法很多。有一种说法认为,在十天干中,甲、乙、丙、丁、戊5个字没有配到属相中去,而子是十干之首,天干又代表着五行中的阳金,因此就把甲子、乙丑叫做“鼠”,以代表阳金的意思。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子时夜半,正是老鼠出来活动的时段,于是人们就把夜晚中正之时定为“子鼠”。此外还有水鼠、田鼠等叫法。

丑牛 “丑”字在古汉字中像支箭靶,中间有一竖,表示箭头;也像一个面朝右侧站立的人形。它的本义就是“箭靶”。后来引申为“目标”或“对象”。古代有“五音”之说,即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其中“徵”的读音“zhǐ”,正好和“直”谐音。为了便于记忆,就把“直”假借为“徵”。把“七音”中的“羽”借用为“雨”,组成一个新的音节。“辰”字的本意是指星辰。因为在整个干支体系中,辰的位置就在东南方向,恰好是恒星“天琴座”及“织女星”出现的地方。随着太阳在天体中的运行,“辰”所对应的位置就逐渐发生变化了。每到达一个位置,就需要设立一个节日或者纪念日。所以我国的“植树节”“国际劳动节”“母亲节”等,都跟“辰”有关。

寅虎 老虎被称为“百兽之王”,“寅”也就是“阳木”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普遍信阴阳五行,把东、西、南、北、中分别对应着五种颜色——青、赤、白、黑、黄,再把“五行”与“五方”相联系,组成“东方青色木,南方红色火,西方白色金,北方黑色水,中间黄色土”。这样就把“寅”和老虎联系起来了。古人用“寅”字表示虎,大概也是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的。

卯兔 卯,在古代指的是树木的芽或花苞。《说文解字》中有“卯,冒也。二月中,万物冒地而出”。所以卯就代表了“生发”“希望”之意。既然含有生发、希望之意的“卯”字可以代替兔子,那么带有“卯”字旁的字大多就和“兔”的习性有关了。如“姆(母亲)”“眉(眉毛)”“兔(兔子)”“乌(乌鸦)”“鹅(鹅)”“乌(乌鸦)”“鹄(天鹅)”“鹊(喜鹊)”“鹏‘大鹏鸟)”……真是林林总总,不一而论。

辰龙 前面说过,“辰”原来表示的是“时间”的概念。但是到了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中就出现了“辰”是“龙”的意思。这种用法大概是从战国开始的,一直到汉唐仍沿用此说。后人根据这个说法,把含有“辰”字边和底部的字都和龙扯上了关系。

巳蛇 “巳”原指“八卦”中的一卦——“巽”,也表示四月的月份用字。古代的“月令”一书是把一年分为十二月,每月都有一个专用的字。四月就用“巳”字表示。“己”字在甲骨文中像一根带子从中间被剪断的样子,本义是割断、撕开。后来引申为“断绝”“停止”“决裂”“结束”“终止”等意思。由于“已”和“己”相通,所以在表示生灭、终结意思的时候,往往替换使用这两个字。例如“生死”“终结”等等。

午马 五马奔腾。“午”表示马的意象,大概是因为古代军队里骑兵众多,而且多骑马征战。所以“午”就代表了马。用“午”作偏旁的字大都和小马、牧马等有关。

未羊 未,有两种含义。一是表示月亮的象形文字,像是弯弯的月牙儿;二是表示节气——“芒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五月。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升高,雨量充沛,有利于庄稼的生长,是农事活动的高峰期。古人在这一天开始耕种,象征一年的农事活动从此开始了。《尔雅·释天》中写到“夏,大也。言万物之大且繁茂也。”这里的“夏”相当于现在用的“夏季”。可见“夏”的古文字像枝繁叶茂的大树。而“未”就像树枝上的绿叶。由此,古代人们用“未”代指“夏天”。这也是今天用“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等称呼夏季的几个节气的重要原因吧!

申猴 申,在古文字中像一只手拿着一根弯曲的棍棒状物体。这个形状很像猴子的特征。而且猴子喜欢用手捧东西吃,双手灵巧。所以“申”就代表猴子,并用“申”给与猴子有关的字加框做偏旁。

酉鸡 酉,本来是指酒坛子。《说文解字》中记载“酉,酿酒也。八月黍成,可酿为酒。故酉既饮,酉音又同酒。”可见酉字和酒的关系密切。古人非常谨慎地使用“酉”这个字,只用表示时间的词语搭配它。“酉”也是古代造字时最重要的偏旁。凡是代表食物的字,用了“酉”字旁,就不太可能再代表其他的物品了。现代很多字典把“酉”列为判断部首。

戌狗 “戍”字本义指守边营,也就是守卫边疆。因军中常备粮食、蔬菜,所以戍又引申出“储备”“贮存”的意思。现在用来表示这个意思的“戍”字还保留了古代的形象。不过这个字现在只用于姓氏和地名中。

亥猪 亥,在古文字中像一把弯刀。本义是锋利的刀。引申表示“砍杀”的动作,以及类似砍杀行为的“宰杀”“屠宰”“屠戮”等。还引申指凶恶、残忍。《礼记·檀弓下》中有言“哀母念父,昼哭宵啼,十指啼出血痂,身污秽不可近,曰亥不除。”意思是说,母亲思念父亲,白天黑夜地哭泣,十指都哭出了血,身体被泪水浇得肮脏不堪,这叫做“亥不除”。这里的“亥”就是指悲痛、忧伤。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