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7日是几伏第几天?
不知道你问这个的目地何在,所以无法针对性的给你解答。但关于三伏天,你可以看看我之前的回答。 每年三伏天都是从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算起,从夏至到立秋前后共三十天,叫做初伏,中伏通常为二十天,末伏十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这个时候气温高、雨水多、空气湿度大,非常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如果这时候不注意防暑降温的话,很容易染上疾病。
古人认为“伏”就是“寓伏于昼”的意思——也就是把暑热藏在白天里,晚上温度低,所以白天长夜里短,就形成了“三伏”天气。 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讲,导致三伏天的直接原因是来自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在夏天北上形成的。由于我国处于东亚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半年(4月至9月)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此时海洋上盛行温暖潮湿的西南气流,当该气流与北方携带干冷空气的冷锋相遇时就形成了雷阵雨天气。这种由暖湿空气带来的降水往往强度很大而且持续时间长。 除了自然原因之外,人为的因素也在加剧夏天的湿热程度。
首先是在夏季用电高峰期间,全国各地会频繁出现拉闸限电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工业生产和民用制冷都需要耗能,而这段时间的太阳辐射强烈,光伏电池等新能源发电又无法满足高峰期负荷需求。为了减轻电网压力,不得不采取限电措施。
其次是近年来持续高温少雨造成的干旱,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还危害人体健康。有专家分析近期的极端高温天气主要是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导致的,也就是说这是全球变暖引发的连锁反应之一,是温室效应增强的结果。 在这样的天气下,我们普通人应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是尽量减少在高温时段外出(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因为这段时间太阳光线猛烈暴晒极易引起中暑;其次是要做好防晒工作,戴帽子、打伞都不能少,因为紫外线不但会损伤皮肤,而且还会损伤眼睛;
最后就是要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这样可以减少血液粘稠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