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立中学怎么样?
本人,男,1963年入学,1978年毕业(初中);
女,1954年入学,1972年毕业(高中) 。我们这一届是民立的最后一届初中学生,接下来就是上海师范了。所以,我可以在校经历民立中学的整个变迁过程。从初中开始,民立由完中变为初中,校舍重新修建,校风逐渐懒散。
当时,学校里有很多“大先生”,如教数学的朱爷爷(他的儿子就是著名的数学家)、教物理的张先生(他的儿子后来也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教美术的肖爷爷、还有德高望重的曹先生等等。他们个个学识渊博,和蔼可亲!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人生中最好的时光之一!
虽然,当时的教学设施还很落后,但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却值得玩味。比如数学老师每次上课先让同学把上节课的内容复习一遍,然后他边听边纠正,对于典型错误还会让犯错的同学站起来做个小结。看起来好像是一种简单的反复学习的方法,实际上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
当然,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是曹先生。他是唯一不是“大先生”的老师,但是他治学非常严谨。记得有一次默写古诗《春夜喜雨》,大部分同学都写得比较好,只有几个同学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写好。曹先生的处理方法令人印象深刻。他把所有的同学叫到跟前,一一检查作业,发现有错别字就画一个红圈,连续三个错别字就直接打回去重写了。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个姓张的男生,他可能连抄带默写了一篇文章,错字连篇,曹先生让他重写完再给大家诵读一遍。没想到这个男生不但字写错了好多,文章也读得结结巴巴。曹先生让课代表收了上去,第二天课间给了大家复述了一下全文,并让大家讨论一下该男生复述的错误及不通之处。
这种把犯错的学生放到台面上来让大家一起批评的教学方法,令我至今记忆犹新,而且受益匪浅。
最后,说一下我的中考分数,当年中考的满分是500分,我从文科班考出了352.5的成绩。如果按照现在的分数制,我的裸分大概是可以进复旦附中的(当时的一本线大概是470左右,而我差几分到480),但是如果按照当年的分数制,我只超过了市重点的最低控制线27.5分(其实这个分数可以进一所不错的区重点的尖子班)。
因为对母校有深厚的感情,所以我建议她努力改进,不要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