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财科学校怎么样?
学校现有高教园区和学院路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50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是"北京市文明校园标兵"和"首都文明单位"。学校有教职工1352人,其中专任教师100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566人;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学位的教师830人,其中博士学位378人。有外籍教师3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3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8人,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8人,北京市高创名师3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5人,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百人工程"人选2人,长城学者9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1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行业、企业和社会工作经历的达到225人年。
学校设有14个学院,开设7个学士学位授权专业、40余个专业,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等12个学科。学校有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实验实训基地2个,北京市示范实训基地1个;有北京市重点建设项目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人文社科基地1个,北京市研究基地1个,市级专业群3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10个,市级特色专业4个,市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市级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38门。在2010年至2014年全国学科教学竞赛中,我校在全国财经类院校中名列前茅,获奖总数排名第4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2500余人,五年一贯制专科生2500余人。学校立足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逐步形成"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育经世之才,传致用之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学校积极拓展国内、国际交流渠道,构建多元学习发展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近三年,学生就业率平均达到98%以上。学校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深受社会欢迎。
学校注重科研工作对教学的带动和支持作用,积极为国家和首都提供智力支持。设有首都经济贸易决策与咨询中心、互联网经济研究所、现代供应链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近年来在大数据、互联网金融、低碳经济、京津冀协同发展、现代供应链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关村高聚工程科研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1100余项,承担各类横向科研项目750余项。2010年以来,出版学术专著160余部,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60余项。科研成果在服务国家和首都经济建设中日益发挥出重要影响,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学校坚持服务社会是办学价值的最高体现,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个性化人才为中心,逐步形成了"育经世之才,传致用之道"的人才培养特色;积极拓展国际交流渠道,构建多元国际文化环境;通过实践和研究,服务社会的渠道和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为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在教育部组织的各项本科教学评估和就业工作审核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