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哪个用斧头的?
猪 《周礼·考工记》记载:“夏后氏之铸鼎,容五鼎,鼎实以杏叶大。” 东汉经学家蔡邕在注释文中说:“今之胡桃也。其可食者如杏而色黄,其皮细厚而味香美。” 汉代以前的人已经懂得培育核桃(又名胡桃),并且把它作为食物食用了。至迟在三国时代,人们就已经知道把核桃劈开取出里面的核桃仁当作食品食用了。南北朝时,人们不但知道怎样得到核桃仁,而且知道了如何烹饪的方法,南朝梁文人萧统在他的《文选》中收有晋人张华著的《食方》,其中就载有核桃仁的烹制方法。可见那时候核桃已经是很常见的食品了。
隋唐时期,经济发达,交通畅达,中原文化大量输入少数民族地区,许多少数民族的食品纷纷进入汉族人的食谱。这其中就有今天我们所说的“外来物种”——核桃。
宋朝时,核桃已经是百姓日常吃的零食之一,并出现了专门售货核桃的“核桃担”;明代时,除了吃鲜核桃外,又有了炒核桃、核桃盐、核桃糖等;到了清代,吃鲜核桃的日子渐渐多了起来。乾隆皇帝有一次微服私访,路过一家卖核桃的店铺,闻得香味扑鼻,便进去买核桃吃,店主是一个穷书生,皇帝便和他聊天,问其名字,书生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原来他因为太穷,连自己的名字都记不住了。
申猴用斧头
人们一直称孙悟空为美猴王,猴王本应执棒为王,但是孙悟空却是拿了一把“芭蕉扇”变的金箍棒,而执斧者被称为樵夫,从古至今还没有哪个猴子敢自称“美猴夫”吧!
在原始图腾中,斧具有极高的权威,如黄帝的斧称“句陈”,炎帝是南方火神,他的斧称“祝融”。斧的本字就是“斤”,在甲骨文中与斧字的形状完全一样。斧字上边三横代表斧刃的锋利程度,下边的一横代表斧刃的主体部分,而左下方的撇和捺则象征着斧把,最下边的一小横代表把柄与刃的结合处。
原始人类使用斧的种类很多,材质也不尽相同,有石斧、铜斧、铁斧、木斧等。斧的种类和用途也各不相同。比如斫木成柴用的斧叫“柯斧”,杀生伐死用的斧叫“大钺”,还有一种叫“天斧”的斧是大首领或酋长所用。斧是原始社会中极普通的劳动工具及战斗工具,它与人的关系极为密切,人们用它砍柴、斫木建房、制作各种器具,甚至在战斗中还用它砍杀野兽和敌人。由于斧与人的生存和斗争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是他们日常活动和生存、繁衍中离不开的“宝贝疙瘩”,因此便成为原始部落的一种图腾和崇拜的对象。
古人还把天上的北斗七星想象成为一把巨大的斧子。在原始先民所想象的天神当中,掌管北斗斧的天神地位极其显贵,甚至“南斗注生,北斗注死”的传说也一直沿用到后世。原始人类还把天上的星辰视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即把石斧的刃部上方二星叫做“魁”,下方三星叫做“枢”,认为“魁”主子孙繁盛,“枢”主生命长久。为了表示对北斗七星的敬重和感谢,还把北方的七个部落首领称为“七衡”,甚至把北斗星命名为“天齐”、“天庭”、“云府”,尊其为帝王公卿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