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中马带角吗?
十二生肖没有带角的,但是有和马有关的,马为午,午属火,子辰申酉亥均为水,卯寅巳未申酉丑均为木,戊己均为土,只有戌为金。也就是说和地支半合火局或者三合木局的生肖都属马。比如属虎的农历三月就是马的农历二月,天干甲丙庚金都属马。 不过如果从传统纪年法上面来讲就复杂一些了。传统的纪年法是根据干支来计算的,60花甲子一圈360度,每一度有一个属相,也就是每隔六十年每个相属都要轮流转一遍。
按照这种算法,2014年的属相是马,那之前的呢?二三十年前的70年代属什么?五六十年代的80年代又属什么?其实这就要看看天干和地支在年月日时的作用了。因为一个时间只能有一个节气,而一个节气包含两个节气。比如说惊蛰到春分这一段时间属于卯月或者说乙卯月,这一个时间点同时符合寅月和卯月的特征,那么这样时间就会出现重叠,为了区分就必须用干支来区别。这就出现了同一时间段不同干支的情况。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甲子日午时生的人(12点整)和乙丑时生的人(1点为辛丑时第一个小时)虽然都是辛丑年癸酉日,但却不是同一个时间,前者为立春后第5天第2个小时,后者为立春节气第一个小时。所以这两种人命运是不同的。
那回到正题,2014年是午马年,2013年是什么?根据以上方法算出来的结果2013年为已未年了,而不是人们以为的寅虎年或卯兔年。所以2013年和2014年出生的孩子命运是不一样的。 顺便说一下我自己是1989年正月十八中午十一点生的,根据以上方法计算我的八字应为已巳年丙寅月丁巳日丙午时,而并非网上所说的戊辰年乙卯月辛巳日甲午时,二者相差一个小时,命运却截然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套独立完整的理念体系。生肖文化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属十二生肖学术研究范畴。中国传统文化的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孤立存在,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龙”在生肖文化中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物和象征物,但在其他文化中有完全不同定义,如宗教文化。生肖文化和其他文化也可能共同使用同一载体,如兽文化等等。因此,十二生肖中的“马”不能以其他文化或者其他领域的形象作为标准来衡量。同样,“牛”也不应该是耕牛、黄牛、牦牛中的任何一种。
从生肖文化角度研究十二生肖,十二生肖中“马”的形象是被生肖文化和十二生肖所约束的。研究生肖文化和十二生肖,首先要注意“文化”和“十二”这两个因素。
研究十二生肖中的“马”的形象是否带角,并不是在寻找现实中存在哪种马是带角的。马在现实中无论带不带角,都应是人们在寻找时的依据范围。生肖马的形象是“马”与生肖融合的结果。在确定生肖包括马开始,生肖马的形象便与现实马区别开来。所以,生肖马是否带角与现实马带不带角没有关系,但与“马”的文化以及十二生肖体系等有关。
生肖文化是传承文化,生肖马的形象应是在传承中形成。在形成过程中,生肖文化中“属马”、“属牛”等“属”字便对“马”、“牛”等形象起到约束作用。人们虽然认为自己是属马,但没人认为自己头上长角;人们虽然认为自己是属牛,但没人认为自己牛劲儿冲天。十二生肖中的“马”的确与“牛”有着不同文化内涵,正如现实中“马”与“牛”的区别一样,但在“属”字的约束下,其被纳入了相同约束体系,即与“人”的兼容性是同样标准。
文化是融合的结果。十二生肖中“马”的是否带角还与生肖文化中“马”的文化融合等有关。“白马非马”在十二生肖中的融合结果是白马被纳入马的从属范围,即生肖马包括白马。同时,人们通常把“白马是带角的”作为生肖马带角的依据,认为《说文解字》对“马”的解释中有“白”字而推定生肖马的原型是白马。于是把白马是否带角与生肖马是否带角联系起来。这种文化融合结果使生肖马带角成为可能。
十二生肖体系也是一个融合的结果。十二这个数字与干支是对应关系。“巳”与“午”的对应关系是马与羊,但与后文关联到牛马耕田。“午”与“未”的对应关系是羊与牛,但与前文关联到人骑马。也就是说,马与羊、牛、人都发生了关联。既然马与羊、牛、人都发生了关联,他们应处于十二生肖体系的同一标准内,而不能各自为政。特别是“午”马和“未”羊相邻,“未”属羊又是属牛的,人骑马是牛马耕田的延续。马、羊、牛、人应具有符合十二生肖体系标准的兼容性。
因此,从生肖文化角度研究十二生肖中的“马”的形象是否带角可以认为带角与带角无关,带角与文化有关,带角与十二生肖体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