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与属相的区别?
区别大了,中国的传统是按农历算的,也就是古代用的阴阳合历,这种历法每个月有三十天或三十一天,一年十二月,周而复始。而十二生肖就是按农历计算的,十二种动物对应十二月。比如子鼠、丑牛、寅虎等等。 然而到了现代,人们普遍过公历生日,这样农历和公历每年就只差一两天了。再加上外国文化的影响,不少人过生日都过阳历,这样一年就有365天了。这就造成了古人说的“闰月”现象。
古人在计算时间的时候,为了减少误差,把每隔12年定为一个周期,在每个周期内,某个月出现两次或者三次的情况要补回来,这种情况在阴历里就叫“闰月”,通常加在月份的最后。现在时间向前推进到公历时代,很多人不习惯每月中间加几天的情况,认为这样的日历非常奇怪。 其实,这正体现了阴历和公历两种历法的区别。如果所有人都过阳历生日,那么农历和公历就没有区别了。
属相一词,从字义上讲,是指属於某相,属相这个概念不是以生肖为根据的。比如地支属相,是以十二地支,以及十二地支所表示的十二种物象为根据的,是依人出生的年份和年龄为根据的。
古代的地支十二属相系统中,一些属相的象征物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差别很大。以牛属相为例,它的古代别称多达五六个,如牛、特、牯、蹇、犉等多种。十二种属象和十二种生肖的称名完全不一样。十二生肖之说,在中国流行大概没有超过一千年,而十二种动物相,与十二地支相配属的十二地支配属相的学说,在中国已经流行了大概两千年。
属相,作为人与生俱来的,象征人的气运和生命本质的吉祥物,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一种有数千年历史的吉祥物。中国十二生肖和地支十二属相体系,都是中国民俗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