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谁是状元?
12生肖的排名是根据每年农历春节初一一晨,根据太阳的位置所划分的。 每天卯时(5点至7点)太阳升起的地方叫做“卯”。 正月建寅,寅月寅日,第一个时辰为卯时,又称“卯节”、“元日”。 这一天是农历正月初一,新的一天开始了! 太阳的位置在东北方向。 十二地支中,卯居第一。每年的正月初一(元旦),太阳由东向西过卯时,所以把这一天的“卯”时作为一天的开始——即“卯节”或“元旦”。
从这一天起,每个小时都是一个新的循环周期。 太阳在这个周期的末尾回到“卯”时,也就是前一天下午五点钟,新的一周又开始了! 周而复始,年年如此。 我们中国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每五天为一个节气,周而复始;一天也分为二十四个小时,每小时一个时辰,周而复始…… 古人说一天有“十二时辰”,实际上是指“二十四个时辰”,每隔一个小时有一个“时辰”。 但这样记起来比较麻烦。于是,人们想到了用动物来表示时间的方法。
古人大都饲养家禽家畜,以它们不同的时间行为特征作为时间标记。比如狗叫“子时”,鸡鸣“丑时”。 到了宋代,人们发现了用现代科学解释这个问题的办法。
近代科学家通过研究指出,动物的行为与我们所说的“时辰”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我们所说的“子夜”、“午时”其实是大致的时段,而不是具体指某个时间点。 也就是说古人建立的这套用动物表示时间的体系存在很大的主观性。 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只有“辰时”(上午七时至九时)和“酉时"(下午五时至七时)两个时间段与现在使用的计时法基本一致。 因为“辰”字的含义就是“时辰”的意思 ;而“酉”字在古代意为“日落时候”,恰好与现在的“酉时”相符合。 而其他十个生肖所用的词语,要么与动物有关的名词,如“寅虎”“午马”“未羊”等,要么就是形容动作状态的动词,如“发奋”“拼搏”“飞跃”等。这些词很难说是严格的时间概念。
那么为什么还要沿用这套已经不严格的纪年方法呢? 因为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且一直使用了千年。我们很难完全打破这已经形成的传统。 所以除了“辰时”和“酉时”保持了一致外,其他十个属相的时间表达方式就随古人的心愿了。
生肖子鼠,排第一的位次。十二生肖中,子鼠为首,按着天干地支十二属相便是从鼠字开始,古人认为鼠有挖洞贮粮的本事,且子夜之时,老鼠最为活跃,所以便被安排在子位。
生肖丑牛,排第二的位次。十二生肖中的牛,由于生活在农耕文化中,它被认为是任劳任怨、勤奋的化身,也是农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农耕劳作工具,被安排在第二位。
生肖寅虎,排第三的位次。古代人们敬畏老虎,认为它拥有无边的威严,且在十二时辰中的寅时,便是老虎到处游走觅食之时,因此把虎排在第三位。
生肖卯兔,排第四的位次。古时候人们将月亮中朦胧的形象想象成兔子在捣药,于是被看成是嫦娥的化身,作为月亮之中的灵兔在十二生肖中,自然排在第四位。
生肖辰龙,排第五的位次。龙是古老的吉祥之物,是华夏民族的象征,它被人们视为高贵与祥瑞的象征。且在十二时辰中的辰时,一般会打雷,龙得水而升,故排在第五位。
生肖巳蛇,排第六的位次。蛇在古代也被视为图腾的崇拜物,且人们认为毒蛇一般在午时活动频繁,人们害怕这个生肖,认为生肖蛇有辟邪之说,便排生肖之中第六位。
生肖午马,排第七的位次。十二时辰中的午时,人们一般都会把牲畜赶到阴凉处歇凉,把马拴在树下。所以,在十二生肖中,把马排在了第七位。
生肖未羊,排第八的位次。山羊不仅善良,而且温顺,也十分聪慧,是农耕时代人们主要的家畜,且人们在未时把羊赶回羊圈之中。所以,在十二生肖中,把羊排在了第八位。
生肖申猴,排第九的位次。十二生肖之中,唯独猴与人是最为亲近的活物,它们聪慧又调皮,人们认为猴是长寿的祥瑞之物,且在人们认为在申时猴子在山林之中最为活跃,所以便将其排在了第九位。
生肖酉鸡,排第十的位次。在古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很慢,在黄昏之时,人们开始收工回家,把鸡鸭赶回圈栏之中,鸡鸭等家禽则开始了新的一天生活和觅食,所以在十二生肖里把鸡排在了第十位。
生肖戌狗,排第十一的位次。在十二生肖之中,只有狗是人们忠实友好的伙伴,且在戌时,人们都进入了梦乡,而狗则在枕边警惕的守护着人们,在十二生肖中排在了第十一位。
生肖亥猪,排第十二的位次。猪一直都是人们认为愚笨、愚蠢的畜牲,它没有很强的战斗力,在十二时辰的亥时,猪群都在圈中小有满足的酣睡。所以,猪在十二生肖中排在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