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丑年是什么生肖?

李佳俊李佳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85年是农历乙丑牛年,是中国古代十二生肖之一。 牛,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高的位置。《周礼·春官》载“典瑞”之官有“司尊彝”、“司几筵”,“尊彝”就是放酒器的柜子,“几筵”就是放置祭祀用案的桌子。这些器物都由专人管理,而且都要记录在案。

在现代汉语中与“牛”有关的词语更是数不胜数:大力士叫“猛牛”,身体强壮的小伙子是“小牛犊”;生产效率非常高叫做“牛气”;一个人很有魄力、很厉害叫做“牛人”;不谦虚的人叫做“吹牛”;固执不懂变通叫做“牛角尖”;把不可能办到的事情说成很容易办理叫做“吹牛”“吹法螺”;把自己的错误说成是别人的叫做“甩锅”....可见牛的重要性。

早在殷商时期(约公元前17世纪初-前11世纪)就已有对牛的祭祀。在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牛”的记载,而西周到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上更有不少以牛为造型的雕刻。

战国时代的《墨子》一书中多次提到“耕器”,可知当时已经使用铁制农具进行耕作。同时期出现的《庄子》也有“凿齿”“椎髻”的描述,可见当时已经有用铁制工具开山的矿工和梳着椎形发式的劳动者。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度,管理体制趋于完善,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大发展。随着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及,西汉初期出现了“耕作”一词;东汉后期出现由牛拉动的耕地机械“耧车”,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兴盛,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语言、文学、哲学、艺术乃至衣食住行,而“牛”字在汉字中加了一个表示颜色的“色”字构成“牛市”。

唐朝时佛教盛行,唐代文人大多信奉佛教,佛教中很多术语都进入了日常生活之中,例如“牛”字的梵文读音是“mu~”,这个发音被借用来标记英文的“moo”,因此才有了我们现在用的“母牛”“奶牛”等词。

元朝末年,由于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人口大量减少,元末明初人口大约只有两千多万,为了调节人口与土地的比例,明朝初年开始推行移民垦植的政策,从江苏、浙江等地移民进入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区,这些地区的人口迅速增长。为了鼓励生育,明朝政府不仅允许多孩家庭多占田地,还有赏赐和免税的优惠政策。于是人们大量养殖“母牛”“奶牛”,用来挤奶供家人食用或者做饮料出售。

到了清代,畜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专门饲养牲畜的“牧场”。清乾隆年间设满洲八旗包衣佐领专司养畜之事,并设有牧厂、牧圈。内蒙古和新疆地区的畜牧业也得到发展,成为供应北京及各地市场肉类的主要产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