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武则天属什么生肖?

查合藻查合藻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武皇,公元624年出生于长安,公元705年崩于洛阳,所以是农历乙丑牛年生人,丙寅虎年生人,甲申猴年生人,与十二地支对应为“牛虎猴”。 那么,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属于哪肖呢? 按照公历来算的话,624年为壬午年,则出生于壬午年的武皇应该属虎。然而问题就在这里出现了分歧,史书记载的年份里有个壬午年(显庆八年),还有个壬午年(龙朔元年),此外还有“壬午,上(李治)将升朝,武后随侍;”以及“癸未,武后及高宗同辇游蓬莱宫。”的记载。

《开元占经》卷139引《唐历》云:“显庆五年正月十四日,月离东壁一尺所。……十七日,月离南斗六七丈。”对照现代天文历法知识,显庆五年正月十四日是阳历年2月18日,正月十七日是公历2月22日。由干此两条记录中有“正月十四”“正月十七”的纪年,由此可以判断,这两个“壬午”都是指的阴历年。这样,以农历来推算的话,武皇应该是属马的。 但问题是,唐朝人自己似乎并不认为武皇属马,因为以上提到的诸种记载中,没有一条提到这一年是庚午年,而按传统说法武皇生于乙丑年,这一年应该为辛丑月、庚子日,显然这不是马的月份和日子。而且更巧的是,在《开元占经》卷139还列举了另外四个可能的时间段:显庆四年腊月,显庆六年正月、二月、三月,麟德元年十二月。这些时间段都有闰月,而闰月对农历年份的划分有着重要影响,如果计算话,这四段时间都应当被划分为丙寅虎年。

于是问题来了,既然唐朝人自己不认为武皇是属马的,而我们现代人又确实发现了唐代文献中的诸多马迹,这该怎么解释? 我个人的看法是,唐代学者在撰写历史或者天文占验时出现了一个误差,把本应置于甲子年(或乙丑年)的事件放在了壬午年(或癸未年)!这种误置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书写时出现了错序。由于我们现代人对唐代历史的著作大多是取资于此,所以就造成了这个错误被一代代传承下来。(注:我这里用了“可能”一词,是因为我无法排除另一个假设,即唐代学者的确是把武皇出生在马年这一信息掩藏了起来,但他们又确实注意到这是一个重要事件,所以在其他年份里出现了大量“扬眉剑出鞘”式的文字隐语。)

高西夕高西夕优质答主

十二生肖,又称十二属相,是中国汉族民俗文化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而遍及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象征,春节祝福语多头像属生肖形象,春节期间发行的报刊杂志、拍摄的影视作品等,无不以此为题材。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中国古代民俗学者闻一多考证,十二生肖动物的选择,以至顺序,是按著动物足两数的奇偶相间排列的。在十二地支里面,子、寅、辰、午、申、戌为阳,卯、巳、未、酉、亥为阴。子位是鼠,鼠前足四,后足五,足数合此两数,它可以在地上走,也可以上树,便位于阳中之阴。牛为田畜,足全偶,是典型的阳物,与鼠相配位于丑位。虎为山兽,足全奇,其性亦猛悍阴鸷,配位于寅。兔为洞居走兽,全偶,位于卯。龙为天物,属阳,足在阳位的辰。蛇为纯阴,居巳;马亦阳物,午为阳极,亦合龙位。羊为阴畜,居于未。猴善腾跃,为山之阴,亦为阳,并在午位之后,故位于申。鸡属酉,酉是金数,在未位之后,故配以酉,合此二数,为尚武阳物。狗为戌位,戌是多阳数,狗好动,性猛,亦阳。猪为亥位,亥数全阳,猪喜卧泥中,性柔怯,是阴静之物。如此奇偶相乘,错综相配排列而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