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就在此中找是什么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是十二生肖的排序。那么,为什么没有虎?因为古人以干支纪年,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当甲乙丙丁四干配子丑寅卯四季时,由于天干每十年循环一次,所以第四年的时候又回到甲。比如1940年为庚辰年,那么第一年就是庚寅年。以此类推。
而虎在正月,也就是子时开始,至二月卯时结束。正月的五行属性属木。此时正好是春季生发之气,而动物开始苏醒活动。而子中的阴阳五行为水,水生木,正是“水生木”之月令。因此子鼠属于农历新年的“岁君”。
至于为什么选择兔子作为二月“月君”,是因为在月初的时候,月相由朔到望,由亏变盈。恰好与雌雄双兔在农历二月份的形态一致。而雄兔三瓣嘴微微张开,露出上齿;雌兔紧闭嘴唇,不显牙迹,恰好对应正月和二月阴阳五行的属性——木生火,万物始生的特点。可见古人用兔作为第二个月“月君”非常恰当。 三月清明节气交节时间为公历4月5号左右,这时阳气萌发,天地气交,草木繁茂。而蛇正是阴盛阳微,在洞中蛰伏的物种(雄蛇冬眠,雌蛇产卵)。到了四月惊蛰,万物苏醒,雄蛇出洞。这时恰好与农历三月应景!故以此论蛇为“月君”之理。 其他依次类推…… 所以从时间顺序看,第一个出现的当然是老鼠了。最后一个是猪,因为子亥同宫且都属鼠。中间是牛,因为丑未相冲,冲去未中隐干的午火,形成“丑午相害”之势,所以牛为月中“月君”。
十二生肖源于中国先民的图腾,始于殷商时期,最初每十二年只造十二种动物的像,供人们祭祀用,当时也没有十二生肖这样的名称。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称,生肖是据动物出现的季节决定的。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有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生肖一词首见于南朝梁沈炯《十二属诗》,而较完整的生肖诗是唐朝韩混作。十二生肖像在中国的古书《三辅黄图·五行》中也有记载:“横桥南十余里,有三王洞,内有十二武毅将军,即十二时兽形,谓之十二时神。”
十二生肖像在中国的古书《史记》中也有记载,“海中有大洲回转似蛇然,洲上有明月之珠,照之,其兽自出,取兽血涂尸,尸即生”,说的也是十二生肖。十二生肖像在中国的古书《东观汉记》中也有记载, “明帝永平十二年,西域贡良马,其赤者日数万里,绿者日忘忧,黄者日御朽”,这里的“赤”、“绿”、“黄”就是现在十二生肖的“赤兔”、“绿鬃”、“黄马”。
在古代,人们为了生存,常常要跟大自然作斗争,由于生产能力低下,对自然界认识不够,认为许多动物都是神物,它们身上有超人的本领,有许多法术,因而常把它们视为保护神,尊为自己的姓氏和家族的图腾,甚至把它们作为自己家族和氏族的徽号。人们把自己喜爱和崇拜的动物作为自己的属相和标志物,并且互相之间约定俗成地把十二种动物相配属,每个人出生时以年支所配的动物作为自己的生肖和属相,人有十二年一轮回的生肖,动物也有十二年一轮回的生肖,这就是十二生肖产生的渊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