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琼属什么生肖?
奏(zōu),读音同“邹”。 《集韵》作“𣼭”;又写作“郰”、“鄹”或“鄒”。 《说文解字》作“郰”,注释为“善引也”。段玉裁注:“今人谓牵牛之引为鲰,读若邹。故《礼记》:‘齐者不訾,鲰衣而见。’是穿窬之盗通谓之鲰矣。” 清代学者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证·中庸章句下》中解释道:“陬,窒也……《周礼·射人》注:‘陬隅之言,不从中央至四隅。’言不相及也。引申之为瑕疵之疵。”
清·王念孙在《读书杂志·尔雅》中进一步解释了“陬”的音义:“《尔雅》‘驺虞’注:‘驺虞,仁兽也,白虎黑文,止于郊野。’” 由此可知,“驺”“邹”“郰”皆为“陬”字异文,均指动物脖子后侧、肩峰和前肢之间连接处,以及此处之毛发(颈毛、尾毛等)。古人因此以“驺”“邹”“郰”等字作为姓氏。《战国策·齐策六》中的“驺衍”,其姓即“驺”。汉唐以来的许多人物传记中,“驺衍”也被写作“邹衍”。
那么,“奏”这个姓氏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呢? 《隋书·经籍志》记载了梁代学者阮孝绪所作的《姓名记》,其中提到了一个姓“奏”的人物,名“云台”,仕吴为黄门侍郎,又随晋渡江,仕江左,“历位尚书郎”。这个人生活在孙吴时期,即公元229年-280年之间。这比东汉末年应劭所著的《风俗通》中提到的汉代的“驺氏”(见本书第164页)要晚了大约五百年左右。
由此可猜测“奏”字作为姓氏大约是两汉之际自匈奴入塞定居的南匈奴部众使用,并逐渐融合于汉朝各地之胡人之中,继而广泛流传于汉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