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败月是几月?
所谓“败月”,就是农历的十一月。 原因是——每月初八及二十三日为月蚀(月偏食),而每次月蚀的时间大约两个半小时左右。
每月在月初或月末发生月蚀,确实存在“每个月都有一次月全食或者月偏食”的情况。但是如此精确地发生在初一、十五,却是绝无仅有的。 所以古人把这样偶然的事件赋予神秘色彩。 月蚀的“蚀”字在古代指日食与月食,《礼记·月令》中有“季冬之月……朔月辛卯,冬至,日南至,吾气都聚,阴阳交会,天受室,地承堂。其祀帝亦如之……”。
古人认为,日月本阴阳二神的化身,月食的发生是因为“阴阳交会”时阳不胜阴导致的。所以月蚀时,月亮变暗、残缺,这是太阳神被月亮女神“牵制”“吞吃”时的景象。这种观念直到明清时期仍然十分流行。 与之相关的一个概念是“晦”,就是指月亮逐渐变圆的过程。每当月亮渐盈,即从弯月变为半月的时候,就是“晦”。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地平高度低于月球。又因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地面光线微弱,所以月亮的清辉洒满了大地。
相反,每月初三和十四的月亮,则是由新月变成半月,这时候叫做“朔”或“望”。由于这时光线明亮,月亮反而不易被看到。 所以“朔”“望”有“看不见月亮”之意;月出不见月光,于是用“朔”表示月亮的出现,并延伸出“前途暗淡无光”的意思。
至于“晦”则有“隐藏”“蒙蔽”之意。每当日月同升,月光与阳光一起照亮大地之时,就是“晦”去“朔”来之时,也就是新的一天开始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