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农历几号?
十二生肖,又称为十二属相、十二辰、十二枝、十二物,是中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也是古代道教宗教神学中用于表示年份的代号。 十二生肖的起源一直是个迷,目前较为公认的说法是:中国古代先民以动物记事,如“虎岁”、“兔岁”等,后来发现一年的周期不是以天数计算的,而是按节气变化的,于是用动物来表示节气就显得多余了,但人们在心理上还是愿意采用动物作为时间的象征,于是便形成了“十二生肖”的文化。
关于具体形成年代,据考古发现,距今约6000多年的良渚文化就已经出现了“十二生肖”纹样,可见其历史悠久;而考古发现的西汉帛书《五星占》也证明了在公元前113年之前,也就是汉武帝征和二年已经出现了完整的“十二生肖”记载(这比西方同类记录早了大约2500多年)。 那有人会问了,为什么是十二个而不是十个或者八个呢?原来这跟古代的计时单位有关——古时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配一个地支,而每个地支对应两个属相,这样正好一年就有十二种动物了。
至于为什么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之类的。那是因为古人是以太阳晨出作为一天开始的标志,而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子时就结束了,这时下一时辰“丑时”开始,而“丑”与“鼠”字形相近,所以“子鼠”也就成了最初的“生肖”。接下来是“寅虎”、“卯兔”等等。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子鼠”、“丑牛”等并不是指具体某只小鼠或某头小牛,而是指一类事物,类似于西方的星座概念。而“午马”、“未羊”也是一样,指代的都是某种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