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是什么生肖?
猪,因为人言可畏啊 “人言”出自《诗经·小雅·巷伯》“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是汉语中一个古老的词汇。 猪在古汉语文学中,是被使用得最多的意象之一。从汉代乐府民歌《陌上桑》里“行者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拔剑斫地歌。”到唐代诗人王维的“牧童遥指杏花村(酒家)”,再到宋代词人辛弃疾笔下的“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无一不反映猪作为古人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身影。 作为古代祭祀中的“五祀”之一(其余四祀为:司命、中溜、门、行),猪在礼仪中的地位之重要自不必说;作为祭品,猪也是当之无愧。
先秦的礼书《仪礼》中有明确规定:“豕,阳畜也……祭祀共(供)豕,宰夫掌之。”(注:阳畜即公猪)汉代司马迁在《史记·宋世家》中也有记载:“凡六牲,故周礼预具,而春秋传谓之七祀。”“六牲”和“七祀”中的猪均指公猪。 除了作祭品之外,古代还常把猪作为贡品进献朝廷。东汉时,交趾郡(今越南河内市东北)贡士卢宽因文才略差,被送至京师洛阳,“拜为郎中,赐钱三千缗(mǐn)。”(《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这三千缗钱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大概15万元左右,在当时算是相当一笔巨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