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属相按什么划分?
1.公元一九三四年一月,民国政府以“我国历法本以干支纪年”为由,决定采用阴历改正朔,颁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每年元月一日为‘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同时,规定“春节”“元旦”放假3天(1949年以后又重新恢复公历“元旦”法定节日地位)。
2.关于农历的月份称谓:旧历正月称“孟春”“首阳”,二月称“仲春”“杏园”,三月称“季春”“桃夭”,四月称“孟夏”“槐序”,五月称“仲夏”“榴月”,六月称“季夏”“荷月”,七月称“孟秋”“兰秋”,八月称“仲秋”“桂月”,九月称“季秋”“菊月”,十月称“孟冬”“小雪”,十一月称“仲冬”“冬至”,十二月称“季冬”“大寒”。 注:个别月份古代另有别称,沿用至今,但已经不普遍了,如农历四月的别称是“清和”、农历七月的别称是“炎暑”等。
下面再来说说十二生肖,所谓十二属相,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1.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认为来源于古代的星次划分。古天文观测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划分为十二区,由西向东分别称为子区、丑区、寅区、卯区……每个区间称为一个宿,总共十二个宿。用现代星图结合古人记载进行核对,发现每一个宿大致对应现在所说的某个星座(当然不可能完全对应)。而人们发现,每个月天上所经过的某一宿与地上某种动物相重叠的时间相当固定,于是就用这十二种动物来给十二个月份命名了——每月对应的生肖都不同,但这十二种动物却始终存在且被反复使用着,只不过前后位置有所变化罢了。
2.除了以上所说的正名之外,民间还有很多其他称谓。就日期而言,过去有“初一至初十”之称;就月份而言,除上述各月的称呼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等等,这些俗称都很普及。至于十二生肖,除上述正确读音外,百姓间还常常念作“鼠儿”、“牛气”、“虎背”、“兔眼”、“龙腰”、“蛇信”、“马牙”、“羊角”、“猴脸”、“鸡冠”、“狗尾”、“猪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