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怎么读书?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在老师的引导下读书,可以初步感受到书的魅力,那是一种新鲜、有趣、有滋味的精神享受,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文化素养的提升,是一种慢慢蓄积力的过程,如同建大厦,奠定坚实的基础极为重要。
一、培养读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读书产生了兴趣,他自然就会去读,去读更多的书。如何在小学阶段把读书的兴趣培养起来呢?我认为,首因效应很重要,所谓首因效应,是指当我们最初感觉一项事物的时候,这个最初的感觉在这个事物所表达的整个印象结构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以至于影响我们对事物的总体感觉。正如你对一本书的第一印象,这本书可能不是世界上最好的书,但你不会对它产生好感。如何让人对书产生好感,最好的方法就是老师、家长把书推荐给他,你哪怕说这本书有多坏,我认为也没有必要,特别是家长,你如果不喜欢这本书,你完全没有必要告诉孩子。
二、读书要思考。
什么叫思考?思考就是思考和书本打交道。读书的过程中,思考是重要的,有的书一定要圈点勾画。但大部分的书没有必要,特别是课本,书上有的你必须要写上去,你如果真有才,与书上不同的,你完全可以另起一行,写出你的思想,你完全可以把课本上的变成问句,这也是一种思考,因为考试是不可以提问的,所以你要学会思考、感悟,把课本变薄。但读书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要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完成。
三、读书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读书,我们传统的方式就是“读”,读给你听,老师给你讲解,你懂得书的内容,然后完成书中的练习,这样读书你就完全沉浸在作者所营造的世界中了。但是现代的读书方式很多,我们可以读,但不仅仅是读,很多书可以不用读,我们通过另外的方式去学习,这是一个很大的改革,如果小学生掌握了读英语的方式,他就完全可以克服英语的尴尬,因为英语需要阅读,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懂得它的文意,更重要的是培养他的语感。所以英语的阅读比翻译更重要。所以,读书的方式比读书本身更重要,你需要一种读书的意识,而非把读书作为一种任务,这个任务完成之后,把书一丢,完全不可能有第二遍的冲动。
所以,我们需要一些方式把读书这件平淡的事情变得生动起来,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但是一个问题,我们可能会找到很多很多答案。而这些答案,我们没必要全部记住,你只需要记住其中好的,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部分就够了。把这些有价值的部分记录下来。读书是一种生活,一种文明,一个民族爱读书,这个民族才有希望,读书的目的也是希望更多的希望,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任务和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