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的动物是什么生肖?
牛,最苦的是黄牛 古时,劳动人民发明了水耕工艺,在田间浇灌,需要大量人力,而黄牛很擅长灌溉,于是人们把牛拉的车叫做“水牛”,将耕地的水牛称为“黄牛”、“旱涝保收”中的“黄牛”; 除了耕种外,很多其他的工作也需要黄牛的参与。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甚至有人把黄牛用来驮物。 黄牛在农耕社会中承担着重要角色。 然而,就是这样一种勤劳的动物,却深受“文化人”的喜爱——苏轼有《咏牛》诗一首: “我生无田刚百亩,岁岁耕耘收不足。 年年顶牛更艰辛,汗流背湿衣先腐。 人间辛苦惟牛知,不劳天地不著力。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日。 ”
元代杨维祯的杂剧《两世姻缘》中,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了新版本——牛郎原是一名放牛的牧童,他取的名字叫“牛郎”(谐音“牛郎”)就说明了这一点。 而到了明代,戏剧作家汤显祖更是直接以农桑为题材写了《桑园会》这样的剧本,戏中的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就都是放牛娃和织布姑的形象。 如果说上述文学作品中关于牛的描述已经够多了的话,那么再来看看古代文人画中对牛的描绘吧! 王冕的《墨牛》,李迪的《风雨归牛图》,崔子忠的《耕织图》,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等等都有牛的出现。 而在这些描写牛的文学艺术作品中,牛几乎清一色地被塑造成为辛勤劳作、淳朴善良的象征。
当然,这也许与牛在现实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关:在古代中国,牛主要是用来耕地或是拉车,而不是像现在的肉牛一样吃食物粮,因此与农家打交道的机会非常多。 生活在明清时期的文人朱彝尊就在他的笔记里记述了他一次与牛打交道的奇特经历: “至则闻铃声,见一人戴笠,斜佩刀,骑黄牛,自远而至。余问:‘何人也‘曰’牧牛郎‘曰’然则为牛矣,何为骑马?’曰’骑此以行,并不止以此马也'” 可见,在文人笔下的世界,牛是淳朴、勤劳的象征;而在现实世界中,牛却经常被欺骗和欺负的对象。